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醫療科技賽道將進入“醫療+X”時代

每經記者:林姿辰 每經編輯:楊夏

今日(5月11日)上午,創新工場醫療科技趨勢分享會在線上舉行。會上,作為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發表了自己對AI+Science(AI+科學交叉)在醫療領域的展望。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博士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業內公認,AI技術的三大基石是演算法、算力和資料,李開復認為資料尤其重要,其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等方面取得的應用成果,已經證明了大量資料帶給行業發展的巨大機會。

從AI發展的角度看,10多年前,第一批AI創業公司中的曠視科技在視覺方面尋到落地場景,科大訊飛則是用語音語言來尋找AI技術落地場景。

第二波的AI創業公司多在某一個商業應用裡創造價值,例如很多無人駕駛公司針對交通、製造領域來應用AI技術,並逐漸成為行業的獨角獸。

展望未來,李開復認為用AI+科學交叉(AI+Science)將是該技術運用的第三波大浪潮。

過去10年,在以醫療領域為代表的科學領域,收集海量脫敏資料已經“遍地開花”,而無論是可穿戴裝置,病理科、放射科,還是PCR到NGS等基因檢測新技術,都在產生海量新資料。

而在新藥發明領域,無論臨床試驗結果失敗或成功,都在產生巨大的資料。

因此,不同於4年前AI尚未在科學研究中大規模應用,AI+Science的“天時、地利、人和”已經成熟。李開復認為,在科技交叉越來越頻繁的當下,在AI和自動化等“數字基建”技術的賦能下,醫療科技賽道將進入一個“醫療+X”的時代,“這是一件必然的事情,而且其加速非常快。

以創新工場投資的專案舉例,在製藥方面,醫療技術公司Insilico Medicine在一年多的時間內,發現了7個臨床前候選新藥,其中進展最快的管線已經進入臨床實驗,用於治療肺部纖維化。

而在大分子製藥領域,其研發空間比小分子製藥更加廣闊。AI可以藉助海量資料驗證各種不同的理論,為研發提供實踐基礎。

“對於以後的生物科學家、化學科學家、製藥科學家,他們的工作可能就更像是一個AI scientist(AI科學家),他可以用一套軟體寫一些程式碼控制機器人,然後科學家就可以把他的時間全部花在想新的點子,而機器人是輔助科學家們加速研發新藥物的程序。”李開復說。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