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河南個人資訊保護現狀調查報告發布47.8%的消費者不知道“個人資訊...

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釋出的《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演算法推薦管理規定》3月1日起正式施行。規定聚焦由演算法引發的大資料“殺熟”、誘導過度消費等侵害使用者權益亂象和問題,構建演算法安全治理體系,為廣大消費者保護自身合法權益送上一把利器。

□大河報·豫影片記者康亞飛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資訊保護法》於2021年11月1日正式實施,河南目前的個人資訊保護現狀如何?為了解河南消費者的個人資訊保護意識和行為特徵、個人資訊收集和使用者在個人資訊保護方面的主體責任和措施是否落實到位、廣大消費者在個人資訊保護權益受侵害的狀況等問題,河南省消費者協會委託第三方專業調查機構,開展了個人資訊保護情況專項調查,調查結果於3月14日釋出。

本次調查樣本覆蓋河南18個省轄市

據瞭解,本次調查採用攔截式訪問與網路調查相結合,透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進行調查,訪問物件為河南省城鄉常住居民(在當地居住半年及以上)。

本次調查樣本覆蓋河南18個省轄市,共完成3017個樣本。

從性別看,男性佔比為43。9%,女性佔比為56。1%

從居住地看,城鎮消費者和農村消費者各約佔50。0%。

從年齡構成看,本次訪問的消費者以中青年為主,年齡分佈主要集中於18~55歲。

47.8%的消費者不知道“個人資訊保護法”

調查顯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資訊保護法》於2021年11月1日正式實施,有52。2%的消費者表示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資訊保護法》已透過並實施,有47。8%的消費者表示不知道。

在對個人資訊保安保護滿意率上,大多數消費者對於個人資訊保護現狀表示不同程度的滿意。其中,消費者對個人資訊保護現狀

很滿意佔9。0%

比較滿意佔25。0%

基本滿意佔39。9%

比較不滿意佔14。9%

很不滿意佔6。9%

不清楚/不瞭解佔4。3%

絕大多數被調查消費者採取過措施保護個人資訊

根據訪問結果,“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是消費者認為更重要的個人資訊,佔比分別為89。8%、52。2%;

35。1%的消費者認為財務相關資訊(銀行賬戶、投資理財賬戶等)更重要,28。3%的消費者認為戶籍所在地資訊更重要,25。8%的消費者認為個人生物特徵資訊(指紋、掌紋與掌形、虹膜、臉像、聲紋、簽名、DNA等)更重要。

消費過程中需要提供個人資訊時,95。9%的被調查消費者採取過措施保護個人資訊,消費者主要採取“使用者註冊時謹慎填寫真實資訊”“定期更改密碼或設定複雜密碼”“快遞單、刷卡POS單、銀行業務回執單等不隨意丟棄”“不在網咖等公共場合的電腦上輸入賬號資訊”“不在社交軟體上釋出火車票、飛機票、護照、照片、日程、行蹤等資訊”“不使用公共場所未加密的WiFi,不安裝來路不明的App等”方式來保護個人資訊。

針對辦理或使用各種服務前的安全隱私協議羅列的需採集個人資訊條款,多數消費者會對比實際收集的個人資訊與安全隱私協議條款的一致性,佔比為63。4%。

消費者認為資訊洩露主因系“資訊的非法售賣”等

消費者認為是重要原因的比例:

66。5%“資訊的非法售賣”會造成個人隱私資訊洩露,佔比最多

52。9%“隨意丟棄快遞單號、銀行賬單等”會造成個人隱私資訊洩露

52。0%“病毒軟體的非法竊取”會造成個人隱私資訊洩露

47。8%“在網路上或線下活動隨意填寫真實的個人資訊”會造成個人隱私資訊洩露

42。5%“隨意安裝來路不明的軟體、使用公共WiFi或電腦等”會造成個人隱私資訊洩露

如果發生消費者個人資訊洩露並造成影響,消費者做出各種反應的比例

59。5%選擇向公安機關報警,佔比最多

37。3%其次是透過電話12377、網站www。12377。cn等向國。家網信辦舉報

36。2%會尋找和聯絡資訊洩露源,要求其依法依規採取消除。影響、經濟賠償等措施

12。5%會透過網路抨擊、曝光等形式處理

12。4%會向法院起訴

7。2%會採取其他方式處理

14。0%不知道怎麼處理或沒辦法處理

此外,調查還顯示,63。2%的消費者認為非常有必要進一步加強當前社會在個人資訊方面的保護。

消費者個人資訊被過度搜集情況廣泛存在

調查顯示,41。3%的消費者偶爾遇到過個人資訊被過度收集的情況;27。6%的消費者沒有遇到過個人資訊被過度收集的情況;還有18。2%的消費者經常遇到個人資訊被過度收集的情況。

消費者遇到個人資訊被過度收集的情況主要存在於以下方面: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過度收集個人資訊,“運營商過度收集個人資訊,經常收到營銷簡訊或電話”成為消費者的困擾;各類社交生活類App過度收集個人資訊,消費者認為強制要求授權,存在竊取個人資訊的風險;招聘求職、教育機構等平臺,消費者對各類平臺過度收集家庭成員、住址、收入狀況等個人資訊表示了擔憂;房產中介、銀行、保險公司等組織機構,消費者表示機構過度收集的個人資訊,導致經常收到辦卡、賣房、賣保險等資訊騷擾。

大資料“殺熟”現象屢禁不止

調查資料顯示,38。0%的消費者不知道或不瞭解什麼是大資料“殺熟”;27。5%的消費者沒有遇到過大資料“殺熟”現象;21。4%的消費者偶爾遇到大資料“殺熟”現象;13。0%的消費者經常遇到大資料“殺熟”現象。

【來源:大河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