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城事」挖隧道神器將探索“無人駕駛”,上海企業與華為簽約打造...

依託華為數字化技術,上海將建立更精確有效的基礎設施“健康檔案”。

你能想象嗎?在城市深邃的地下,不需要工程師人工決策、手動操作,被稱作挖隧道神器的盾構機能夠透過“人工智慧”自己挖出一條條地鐵、公路隧道。雖然重達千噸,但“人工智慧”控制施工的盾構工程,其質量控制、風險控制水平甚至比人類工程師的作品更優秀。

上海正在探索推進盾構機“無人駕駛”。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12月6日獲悉,日前上海城建集團與華為簽署全面合作協議,將在城市地下空間建設、智慧高速解決方案、智慧城市建設運營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為包括上海在內全國城市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中國方案”。

上海城建在盾構領域具有國內領先的優勢,製造了中國第一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盾構,以及國內第一臺14米級超大直徑泥水盾構。“今年4月,我們還實現了盾構的‘自主巡航’,這就好比當前新能源車的輔助駕駛系統,盾構能在精準感知施工資訊的基礎上,快速判斷自身狀態並認知周邊環境特徵,在特定工況下按照既定軸線實現自主掘進,過程中不需要人工介入。”上海城建上海隧道公司負責人表示。傳統盾構實現無人化、數字化的難點,在於人工智慧演算法的開發、盾構周邊環境的資料感知,而這正是華為的強項。引入華為技術,將提高盾構的“自主巡航”能級,推動盾構加快進入無人駕駛階段。

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城市的基礎設施也會偶爾有“頭疼腦熱”,需要在管理中提前預判和解決風險。

上海城建承擔了全市95%以上的市管交通基礎設施運營管理。“我們已經在多條大型隧道設施結構內部,均已安裝監測裝置,用於監測結構沉降、滲漏水、變形、位移等關鍵資料。僅僅在大連路隧道,就已經安裝了超過300套基於5G技術的物聯網感知裝置。”上海城建城市運營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裝置等於讓基礎設施有了“生命體徵”,一旦發生了諸如隧道漏水、沉降等災害,能第一時間透過資料傳輸向管理者報警。

依託華為數字化技術,上海將建立更精確有效的基礎設施“健康檔案”。比如拓展智慧化裝置的監測精度廣度,以及結合城市最小管理單元領域展開深入研究與探索,從隧道、橋樑、公路到港口、工地,為每一類設施、每一個場景提供個性化的定製方案。

資料:上觀新聞

編輯:高琴

*轉載請註明來源於“上海長寧”

【來源:上海長寧】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