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春城夜譚|青少年支付限額功能上線,使用者“真身”如何查驗

暑假將至

未成年人用網問題又備受關注

6月27日,

微信正式推出青少年模式支付限額功能

。將手機更新到微信安卓版本8。0。23後,父母或監護人就可在青少年模式中設定微信支付的限額,包括“每日消費限額”和“單次消費限額”。完成設定後,青少年使用微信支付時,將會受到已設定的額度限制。具體方式是:進入微信後,透過“我-設定-青少年模式-微信支付”進行設定。

對此

不少網友表示

這功能不錯,很有心了

還有網友稱

成年人表示這個功能我很喜歡,把我也限額了吧

但也有網友提出了問題

現在很多孩子根本沒有號,都是拿的父母手機玩

最後支付還是父母的手機

近年來,網遊充值、直播打賞、影片付費等,都充斥著未成年人的身影。而大部分未成年人尚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在線上消費中往往禁不住誘惑,陷入鉅額打賞和充值的“圈套”。儘管這些消費款項事後可能被退還,但其對未成年人的傷害卻無以彌補。

今年3月,網信辦釋出的《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徵求意見稿)》提到,網路遊戲、網路直播等網路服務提供者要合理限制未成年人在使用網路產品和服務中的單次消費數額和單日累計消費數額,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與其民事行為能力不符的付費服務。而規定的落地實行,離不開技術的加持。

社交平臺推出的新功能,相當於建立起未成年人網路消費的防護牆。

未成年人有知網用網的權利,作出消費行為也未嘗不可。但考慮到未成年群體的認知力、自控力和經濟能力,有必要合理設定消費數額上限,不讓他們任性而為,否則很容易釀成“8歲男孩玩遊戲花掉母親救命錢”“12歲少女一小時打賞主播10萬多元”等極端後果。

但如何避免未成年人租號買號、冒充家長以躲避青少年模式,保障他們不使用他人身份進行消費?

就技術層面而言,區分消費者是否未成年人,已有足夠條件可以實現。平臺理應“守土盡責”、見招拆招,運用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更好地驗明使用者“真身”,及時攔截未成年人違規充值和消費。同時應注意到,網路賬號容易躲過監管,使剛出臺的限制功能,在執行層面遭遇梗阻。相關主管部門也要積極開展專項治理,盯緊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持續打擊網路賬號租賣等行為。

但最重要的,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只有監護人主動盡責,不給未成年人留下冒用成年人網路賬號的空間,才能讓“限制消費”的功能落到實處。

對此,家長一方面不能讓手機取代陪伴,不可隨意將手機提供給未成年人,以防後者使用自己的身份註冊網路賬號。另一方面,也要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和使用網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預防沉迷其中、無限制消費。

限制未成年人網路消費是履行“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的應有之義,想要使相關規定和軟體功能達到預期效果,監管部門、平臺和家長必須多管齊下、形成合力,將未成年人的行為嚴格限制在“青少年模式”下。唯有如此,限制消費才能真正產生意義。

掌上春城綜合整理

責編:許妍茹

編審:劉瑩

【來源:掌上春城】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