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運營人如何做策略的制定

編輯導語:對於不少運營人來說,在眾多運營策略中如何做選擇,在寫方案時如何更好地體現思路,這是個比較難的問題。本文作者圍繞這個問題,對運營策略的制定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一下吧。

“我知道有非常多的運營策略,但是這個運營策略是否適用我的方案,或者如何組合起來應用,對我來說是個比較難的問題”這是前幾天在我做的飛閱會活動上的提問。

相信不少運營同學或多或少都會有類似的提問,就是在眾多運營策略中如何做選擇,在寫方案時如何更好地體現思路。今天的文章將會圍繞這個問題展開,希望對你在運營路上起到幫助。

01 策略的定義

“策略”

這個詞其實目前沒有非常明確的定義,在百度百科中存在3種定義:

可以實現目標的方案集合

根據形勢發展而制定的行動方針和鬥爭方法

有鬥爭藝術,能注意方式方法

但我作為運營,需要將這個概念結合到工作中去思考,所以需要給出更加明確的定義,所以我對策略的理解如下:

然後我們再把這層理解拆開來看:

1)切入的方向(做選擇)

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很多,並不是只有一種答案。就像我想要吃西瓜,我可以選擇橫切、豎切、斜切,無論怎麼切我都能吃到西瓜。

2)遵循的標準(做判斷)

如果吃西瓜這件事涉及到要和別人共享,那麼我就需要根據人數來進行切分。人數決定了我們要把西瓜分成幾份、怎麼分才公平,所以需要建立一個規則來讓我們進行判斷。

然後回到運營做決策的場景裡,就是當我們面對一個問題時,我們選擇以什麼方向來切入,並且根據目標定出我們所做的事情要符合什麼標準(這個標準通常是老闆來評價)。

在瞭解了策略的定義之後,我們在制定策略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哪些因素,我們繼續往下。

02 影響策略制定的因素

1. 環境的因素

往大一點來說就是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技術的層面,也就是我們通常使用的PEST分析模型。但由於個體、公司很難在這些方面進行影響,因此這裡不做討論。

往小一點來說就是我們所依賴的平臺目前的發展趨勢和變化,平臺會根據當前所處的生命週期進行階段性的戰略調整,在這個時間視窗下會有不同的導向。比如

2012年的公眾號、2015年的社群、2019年的裂變、2020年的直播帶貨、2021年的短影片、2022年的精細化運營

一些可選擇的策略是在特定的時間視窗下產生的。當下熱門的運營策略有可能在下一個時間視窗就失效了,因此環境對策略使用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作為運營,必須時刻保持自己對環境變化的感知。

2. 公司的因素

公司內對策略制定的影響主要看以下幾個方面:

1)當前企業發展階段

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對策略制定的側重點都會有所不同:

探索階段(少花錢):傾向於小成本/0成本,看重可行性,需要快速拿到可以被驗證的結論。

種子階段(花對錢):傾向於單點突破,看重可能性,能夠進行最大痛點驗證。

發展階段(要效率):不太計較成本,但對產出要求較高,整體策略會比較激進。

成熟階段(要效益):看重ROI,對成本效益比較關注,整體策略會比較保守。

2)網際網路化程度高低

網際網路化程度的高低決定策略制定的質量和效率。

網際網路化程度低:獲取內部資料以及所需決策的資訊難度較高,需要協調多個部門,週期長效率低。

網際網路化程度高:能夠快速的獲取所需資料和決策資訊,僅透過簡單的溝通和工具的使用就能搞定,週期短,效率快。

3)公司內的氛圍

公司氛圍開放:很多事情能夠得到快速推進,能夠快速找到協作夥伴。

公司氛圍封閉:很多事情需要走比較長的流程,而且多數策略很難取得對應的支援。

4)個人的因素

個人對策略制定的影響因素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①風險偏好

風險厭惡型:決策傾向於降低風險,比較保守,缺乏想象力。

風險中立型:在決策的時候權衡的因素會比較多,制定一個決策比較花時間。

風險愛好型:決策傾向於效果的最大化,容易忽略風險的管控。

②個人能力

邏輯分析能力:解決問題有對應的框架,能夠看到問題的本質

資訊獲取能力:掌握一定的搜尋方法,也能清楚知道每類資訊獲取渠道和方式。

組織管理能力:能夠藉助他人幫助自己解決問題,能準確地推動決策的進展。

溝通協調能力:能夠快速搞定對應的資源,使用資源槓桿來解決問題。

03 策略制定的原則

策略制定要符合滿意原則而非最優原則

,也就是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有很多的方法可以解決。在你的認知內你有眾多的選項,在你認知之外也有眾多的選項。如果要追求最優的策略那麼我們是無法找到的,因為你多花時間總能找到最好的。再者,在現實情況下,即使你有一個所謂的最優策略,但往往需要具備的條件你都很難實現。

因此我們在做策略制定的時候,一定是在有限選擇下,選擇一個相對最優的策略。只要能帶來的結果是讓人滿意的,那麼這就是一個好的策略。

04 策略制定的依據

策略是回答

“我們透過什麼方式來實現XX目標的”

,因此在做策略時要呈現的資訊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能夠快速獲取與決策有關的全部資訊

全面瞭解這些資訊的價值所在,並據此擬定出所有可能的方案

準確預測每個方案在未來的執行結果

再說的直白一點就是上面的要求是為了要突出以下資訊:

使用這些策略會帶來哪些結果

使用這些策略要付出什麼代價

為什麼最終選擇做出這樣的決策(找一個事實依據或者合理的推論來證明)

比如要給一個公眾號做漲粉,一個月內以1000粉為目標,那麼我們可選擇的策略有以下方向:

內容漲粉:假設一篇原創內容能帶來30個粉絲,意味著我們要寫33篇以上。

活動漲粉:做一次分享裂變,藉助找來的200名種子使用者,需要讓這些使用者發出去的海報能吸引5人參與。

渠道轉載:可能只需要找到1-2個大V轉載你的文章就可以達到。

直接來看的話似乎每一種都能達成目標,但往往我們會受到自身資源條件的限制,比如時間成本、比如人員成本、比如資金成本等等,還要考慮風險。時間花得過長領導覺得低效,人員成本過高導致領導不會輕易協調同事來幫你,資金成本過高導致領導不願意投入。

領導天生就不愛花成本嗎?當然不是,對於一個領導來說,花成本並不可怕,而是花了成本沒有取得預期的結果。所以我們在做策略制定的時候,一定是要站在成本&效益的視角下來說這件事的。

效益不多說,我們更多的來從成本的角度考慮策略的制定。

在意時間成本的情況下,側重花多久時間完成這個目標。

在意花錢成本的情況下,側重於花小錢/不花錢完成這個目標。

在意人員成本的情況下,側重於少用人/不招人完成這個目標。

然後基於前面提到的滿意原則,針對最終決策人的傾向要去突出你所選策略的特色,同時給出效益的推導結論(給領導畫餅)。做這一步的原因是誰手裡握有實現目標的資源,就要儘可能的抓住他關注的重點。

透過對比多種策略的成本&效益,並清晰的呈現出來,最後從中選擇其中一個或者組合應用(為自己的選擇尋找事實依據),來向領導爭取自己需要的資源。

總的來說策略制定的核心之一就是考驗算賬能力,要算成本分析和效益分析。

05 策略制定的方法

在策略制定的時候,最常見的決策模型就是SWOT分析模型,在使用SWOT模型的時候,並不是簡單的列出每個字母代表的方向就行,這裡引用一下劉潤老師提到的SWOT交叉分析法。

(圖片來源:公眾號劉潤)

除了SWOT分析法之外,還有波士頓矩陣分析法等等非常多的基礎的決策模型。然後面對更多複雜的決策還有以下決策方法。

對於確定型的決策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對於非確定性決策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在這裡就不一一展開介紹,具體可以自行去了解。

06 策略制定的流程

在這裡可以使用下面這個流程圖來幫助我們梳理我們所制定的策略。

關於提案本身我們需要說清楚這是一個什麼方案,要對這個事情有個簡要的說明。

在制定策略時,我們首先要明白我們所面對的問題是基於什麼背景產生的。這件事的本質就是要給我們做這件事找到一個明確理由(明確做這件事的目的)。

理由一定不是隨便找的,一定是對現狀的不滿,想要做出改變。所以要先說清楚我們對什麼不滿意,現在的結果是長什麼樣子的,為了會有這樣的結果一定是原來的策略有問題,可能是找錯切入點了,也可能是真正的問題沒有找到。

總結出真正的問題後,我們再進一步將它明確出來,最終我們希望在什麼方面做出改變(目的),最終達到一個怎樣的狀態(目標:具體可衡量)。

我們透過什麼方式來改變,從哪些地方切入,使用哪些手段,預期的結果是什麼,透過對比找出最有效的那個,然後才是具體的安排。

當你清楚影響策略制定的因素,你大概會知道你的策略方案應該以什麼為側重點;

當你清楚策略制定的原則,你才不會過於糾結;

當你清楚策略制定的依據,你才會有重點;

當你清楚策略制定的方法,你才不會不知道如何選擇;

當你清楚策略制定的流程,你才會更加有條理。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對你有一點點幫助。

作者:志忠,微信公眾號:事現運營,還原運營事件的本來面目,為你呈現背後的邏輯,只講方法,不講道理!

本文由 @志忠(運營)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