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這些令人振奮的更新,為何微信取消了?

12 月 1 日,微信 iOS 版釋出了 8。0。31 正式版更新。

如果只看微信官方的更新日誌,依然是更新了個寂寞——「解決了一些已知問題。」但有網友發現,之前內測版本的拖動功能,被砍了。

此前,微信釋出了內測更新,新增圖片和影片拖動一鍵傳送功能,使用者可以長按圖片或影片進行拖動並返回聊天列表,再拖至特定聯絡人放手,就會彈出確認視窗。過去在微信只能長按圖片或影片選擇轉發,再找到特定聯絡人並確認傳送。不少使用者出於新奇的體驗嘗試了,但普遍並不看好。

@一枚可愛 釋出,圖/酷安

坦率講,「拖動傳送」功能並不適合常規的直屏手機。在原本的流程中轉發檔案只有四步——長按檔案、點選轉發、選擇聯絡人、確認。新的拖動傳送方式還多了一步,尤其「拖動返回聊天列表」這一步,不僅增加了完成操作的時間,也多了誤選的可能,儘管還有一步確認操作,但使用者的使用成本無疑是增加了。

可能也是由於體驗上不佳,到正式版微信就暫時砍掉了這項功能。

相比之下,「拖動傳送」其實更適合摺疊屏手機和平板。類似在 PC 上,我們習慣於直接檔案拖動傳送,微信在適配 Android 12L 及 Android 13 的摺疊屏特性之後,主介面就呈現類似 PC 版本一邊是聊天列表,一邊是對話介面,就非常適合直接拖動檔案進行傳送,也符合我們在觸屏上的使用習慣。

微信適配摺疊屏的介面@我愛星科技,圖/截自微博

不過,作為國民級 App,微信的一舉一動都實實在在影響我們每個人的日常,故而微信在更新上的慎重不是不能理解。但在內測版上,較小的使用者規模和影響程度都讓微信團隊更容易放開手腳進行嘗試,這樣導致很多喜歡嘗新的使用者的更願意使用內測版,以便於更快使用到微信新功能和新特性。

過去幾年,微信就有很多次「引爆朋友圈」的內測更新。

終於有了暗色模式

暗色模式的需求和 OLED 螢幕的普及是一道的。到 2019 年,旗艦手機基本都完成了從 LCD 到 OLED 的換代更新,甚至在 OLED 成本下探之後,一些中端機如紅米 K20 也開始了 OLED 的嘗試。

很多 App 實際早早就支援了暗色模式,但微信遲遲沒有更新,OLED 使用者早已飢渴難耐,甚至出現了 Xposed 模組強行讓微信支援暗色模式。

直到當年年底,微信終於帶著深色模式來了。微信首先在 Android 內測版上更新了暗色模式,支援系統自動適配,初始版本其實存在很多 bug,但經過幾個版本的快速迭代,微信基本解決了一些顯示上的 bug,甚至作為後進者,比起很多國產 App 的深色模式完成度都要高很多。

暗色模式,圖/微博

不過微信並沒有解決小程式的適配問題,官方其實提供了對應的 API 和開發文件,但至今絕大多數小程式也沒有適配暗色模式。微信想必也能從中感受到,蘋果和谷歌在軟體生態上面對的「困難」——要說服開發者適配平臺的特性何其難啊。

PC 也能用小程式

快中午掏出手機開始點外賣的經歷,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但自從微信 PC 版支援小程式後,直接在電腦上開啟美團外賣的小程式點外賣,也變得越來越普遍。

2019 年 8 月,微信被發現在 PC 內測版上支援了小程式開啟,不過當時僅支援開啟聊天中收到的小程式,介面與手機端一致,獨立視窗也可以直接最小化縮小至工作列。微信在後來回應這一更新時說:「我們希望透過這一探索,幫助使用者在聊天場景中更連貫地使用小程式。」

小程式面板,圖/雷科技

但半年後,微信還是在 PC 版中增加了「小程式面板」的支援,使用者才能隨意開啟任一小程式。到這時,使用者在電腦上使用很多服務才變好起來,比如美團外賣、拼多多等並不提供 PC 端服務,還有很多小程式版本比 PC 端(包括 Web)都提供了更好的使用體驗,甚至還能摸魚玩小遊戲。

另一方面,微信也在很多時候扮演了辦公平臺的角色,支援小程式能讓輕量級的辦公需求更順暢地完成,在手機上完成可能反而比較麻煩。

從浮窗到負一屏

下班通勤路上,你在閱讀公眾號文章,或者在小程式上買菜,突然你朋友或同事來了一段訊息,看還是不看?不看你可能錯過某個資訊,可輕可重;想看你回頭就要重新定位到原來的文章或小程式。

好在浮窗功能解決了這個問題。微信「浮窗」支援公眾號、小程式、檔案和筆記等,可以同時收入「浮窗」,懸浮在螢幕左右兩側,在主介面點選對應浮窗就能重新定位到原來的公眾號頁面或者小程式頁面。

於此同時,幾家國產定製系統也在打造「小窗模式」,魅族 Flyme、華為 EMUI 和小米 MIUI 都在嘗試不同的「小窗模式」,但共同點都是要利用螢幕兩側的位置。

這就和微信衝突了。最終,微信在後續版本中將「浮窗」改成了主介面向右滑開啟,有些類似我們在手機上常見的負一屏形式。

浮窗 @千千尋,圖/微博

微信小號,生活工作兩個號

從工作到個人生活,很多人會發覺微信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兩者的界限,尤其在享受個人生活的時候提醒你工作上的事。每每這個時候,都恨不得直接解除安裝微信,順便問候以下微信之父張小龍。

但殘酷的事實告訴我們,想要在生活和工作上離開微信真的很難弄,一個成本較低的方式是分割開「個人生活」微信和「工作」微信。

考慮到多張手機卡的麻煩,微信小號就有了很強的必要性——使用者無需新的手機號,直接在註冊頁選擇輔助註冊,用自己的微訊號就能成功註冊,打破了「一個手機號只能繫結一個微訊號」的限制。

圖/截自微信

不過微信不支援同時登陸兩個賬號,當時微信小號的功能實際使用體驗並不算太好,直到後續微信支援了免登陸的「切換賬號」功能,初次輸入賬號密碼登陸後,之後在兩個微訊號之間切換就無需再輸。

「深度清理」也清理不了微信

關於微信空間佔用的問題,可以說是中國網際網路的月經貼了,每過一段時間都有相關的文章或影片。8 月份,B 站還有 up 主上傳了一段影片,名為《up 花上百小時,深扒微信空間佔用的秘密》,再度引發了大量相關討論和內容。

圖/截自B站

很難說全中國有多少使用者深受微信記憶體佔用之苦,攏共可能只有 100 多 GB 的多餘空間,微信動不動就佔用掉幾十 GB。可以肯定的是,使用者對「清理」微信的熱情,不僅催生了各種清理工具,包括騰訊自家的手機管家,各類微信清理的相關內容也非常容易得到讀者的注意力。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微信對「深度清理」功能進行了測試。需要說明的是,「深度清理」是建立在微信設定中「儲存空間」的一個功能,入口比較隱蔽,需要在微信搜尋款輸入「rec」,找到「微信修理工具」中的「深度清理」選項。

圖/截自微博

但很多人興致沖沖地安裝內測版再開啟「深度清理」,多半都是失望。「深度清理」確實能找到更多可清理的快取資料,不需要刪除重要的聊天記錄,然而快取清理後再使用一段時間總會再回來,對用來說意義不大。到今天,這個功能依然隱藏在修復工具中。

寫在最後

作為一款國民 App,也是超級 App,微信不僅深刻影響了你我每一個人的生活、工作和行為方式,越來越多的功能和場景決定了微信不僅是一個聊天 App。當然,微信可能從來也沒想過只是一個聊天 App。

事實上,前文提到的還只是微信內測更新中引發關注的一小部分。其中很多功能和特性可能大部分使用者都感知不到或用不上,一些內測更新會被徹底放棄,或者回爐重造。

但微信對生態的野心、12。6 億使用者各不相同的要求、各種可能的 bug,這些混雜起來都要靠一次又一次的內測更新來驗證和幫助判斷。

題圖截自微信公開課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