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一條拼數學、物理的賽道,投資人:難投也得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注: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投中網(ID:China-Venture),作者 | 張雪,編輯丨張麗娟,鈦媒體經授權釋出。

最近一個月,工業網際網路領域就出現了兩筆大額融資,先是近日三維CAD和工業雲軟體提供商新迪數字宣佈完成累計近7億元融資,再有國內工業軟體公司UDS完成2。5億元A輪融資,由紅杉中國和達晨財智領投。

“工業軟體的熱度一直挺高的,只不過最近兩年與其他賽道相比,它的泡沫程度沒有那麼高,所以不太顯眼。”賽意產業基金孫雨軒談到。

對於工業軟體的火爆,一位工業軟體明星公司的創始人告訴我:“我們在參加一個關於工業軟體發展論壇下發言結束後, 一堆各種型別地,本地的外地的資本代表圍上來如追星般被搶加微信和交換名片,感覺了被資本追逐下的壓力 。”

作為一個長期看軟體賽道的投資人,孫雨軒認為工業軟體的重要性和價值不言而喻,但這個賽道相比其他軟體細分領域,門檻要高,這也使得一些投資人知難而退了。

但在今年軟體行業迅速變化的大背景下,工業軟體的熱度到達了歷史新高。

從“生不逢時”到炙手可熱

雖然人人都知道工業軟體不可錯過,但卻非人人都能投得進,投得好。

公開資料顯示,工業軟體可分為研發設計類、生產管控類和管理運營類,其中技術含量最高的,資本最關注的是研發設計類,它包括讓設計師在電腦上就能作圖的CAD(計算機輔助設計)、模擬分析軟體CAE(計算機輔助工程),以及晶片設計軟體EDA。

在看專案時,投資人最關心的就是技術能力。這背後本質是數學、是物理、是工程。

他們給了我一個形象的比喻,這就好像是一道數學題,會做就是會做,不會就是不會。技術層面的事情是任何商業模式都彌補不了的,這個行業就是拼真刀真槍。

同樣,因為工業軟體的技術門檻較高,對於投資人的壓力也很大,我接觸的幾位投資人也都是在看專案未曾出手的階段。

在他們看來,各類研發設計類軟體市場需要再細分去看,有國產替代需要的,也有機會的,也有有問題的。因為它涉及到了複雜的跨學科知識,只能透過多個方面的佐證來判斷,像是聽聽客戶的意見,看看技術的壁壘等等。

舉例來講,CAE軟體,它的一個難度在於,它是物理*場景的工藝,可以類比成為行業場景定製的軟體。所以這就要求投資人要在包括工藝模型,底層的幾何求解,甚至客戶的選型軟體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理解。

其實,這也導致工業軟體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生不逢時”。

現在的工業軟體,從某種程度上其實有點像當年的半導體,國內很多的工業軟體創業者之前並沒有遇到很好的創業環境。

投資人Eric(化名)進一步解釋道:“工業軟體積累起來還是比較慢,導致早期想要獲得投資和後續支援是不容易的,過去資本也不太關注這塊。這和半導體裝置有一點點相似,前幾年半導體裝置也是沒人願意投,半導體裝置做出來也沒人願意用,因為國外已經有了很好的半導體裝置。”

這也解釋了為何很多公司成立十幾年二十幾年才融資。

一方面,在成立初期,他們不需要資本加持,可以自己造血。另一方面,投資人也並不捨得在網際網路時代分給工業軟體一些關注。

而如今,投資行業也正在轉型期,從過去的投網際網路模式創新轉向投硬科技。再加上受“卡脖子”、地緣政治等影響,國家層面也提高了對工業軟體的重視,慢慢地,為了擴大規模,更快地更新產品,工業軟體公司也開始走出來,去到資本市場融資。

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也都處在這個大浪潮的適應中。

比如很多企業之前沒有相關的融資經驗,所以在專案報價時,有時會報的偏高。這導致市面上報價幾十倍PS的專案,比比皆是。但這在長期看軟體行業的投資人看來,是不太合理的。

再比如有創始人提到:“現在市場上的熱錢太多了, 但很多人對技術本身也是霧裡看花, 不明真理。 ”

但好在,我瞭解到的關注工業軟體的機構,國家隊會多一些,基本上都是人民幣基金。因為這個屬於“卡脖子”的細分賽道,所以說從國家到地方,尤其是國企央企,地方政府都有一個類似於使命這樣的信念去投工業軟體。

當前整個賽道因為資本和創業者的活躍而煥發了新機,行業也在急迫地呼喚自主可控的本土工業軟體的崛起,工業軟體也終於開始變得炙手可熱起來。

從“生不逢時”到炙手可熱

在我們的認知中,判斷一個賽道火熱的標誌無疑是難以企及的估值,頭部機構的連連下注以及機構之間對專案的你爭我搶。

但工業賽道的當前似乎並不完全符合這樣的畫像。

究其原因也很簡單,我們都知道今年軟體行業很多專案都拿不到融資,所以在這樣的現實面前,能把錢拿到手,並且不損失估值,我們就暫且稱其為熱度仍在。

另外,被SaaS行業教育過的一些投資人也出現了被高估值專案勸退的條件反射。

不同於一兩年前搶專案搶份額,今年如果專案貴或者是大家都很追捧的,那麼很多人都會覺得“算了吧”。因為投SaaS的經驗告訴他們,即便錯過了一些明星專案,也就那麼回事,不會損失太多。

除了對“高估值”的敬畏,今年很多賽道的通病也折射到了工業軟體上:看營收,看增長。

孫雨軒也分享道:“今年跟被投企業的創始人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就會直接把幾件事聊明白:收入有多少,體量有多少,增長有多少,需要上來就把這些說清楚。有了這些紮實的基本面,才會去聊產品,戰略和發展路徑,如果沒有這些,基本上就不會繼續瞭解。”

對於這一點,盛原成CEO張燕聰也深有體會,他談到公司在最近兩年的融資中,雖然最後的結果是比較好的,但受大環境的影響,明顯感受到了投資人決策期的變長及謹慎。

也有知情人士透露,在給出TS後,投資人一般會繼續看三個月的營收情況,包括營收資料,確認收入資料和回款資料等。而這些則加大了創業公司的融資難度。

當然也有人給出了不同的看法,Eric認為工業軟體整體賽道是屬於想象空間沒那麼大的賽道,但是它的重要性很強。所以,硬科技不能只看銷售額,更要看難度係數和重要性,對下游的帶動作用才是真正的價值。

張燕聰也對投中網表示:“在工業軟體領域,一個專案有超額回報需要的週期會更長。”

“我覺得十倍PS以內才相對理性,十倍以上的很難下手。”Eric談到。

“十倍以內的PS,我才會下手”

雖然從一級市場的估值來看,工業軟體並未重現前兩年SaaS的火爆。但它如今卻成了投資人們不可忽視的一個賽道。

這背後的原因,本質上有幾點。

首先,雲廬科技CTO劉韶鵬告訴我,現在國內95%以上的市場還是被國外廠商佔據,所以工業軟體成了我們將來必須握在手裡的,自主可控的,也是國產替代重要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國外的主流軟體公司,從商業模式上開始對中國使用者的授權模式調整,即從原來的軟體許可永久授權模式, 改為年度訂閱模式,這給中國廣大中心企業客戶帶來深遠地技術和財務影響。

雖然是存量市場,但卻相當可觀,市場的潛力和空間都是增長的。

其次,工業軟體容不下追風口的創業者。

有投資人跟我說,這條賽道里的專案幾乎沒有成立兩三年的。因為工業軟體從研發到成熟,週期可能特別長,需要一點點的積累,可能十幾年二十年才能起來,而且工業軟體對生態的要求也很高。

第三,從創業者畫像來看,工業軟體實際上門類特別分散,屬於“小而精”的行業。所以在這個賽道里,大家更偏向三類創業者,一種是成立時間比較長的,一種是從國外軟體代理商開始去做產品的,還有一種就是校企,半科研半商業化性質的。

這三類的一個共同點是,他們都有穩定的客戶,是不用為營收發愁的。

正是因為工業軟體行業專案這種獨有的特點,使得很多公司可能融個兩輪就上市了,這些公司基本上已經成立了十幾年,都是有組織,有體量,有客戶收入的,它不會融很多輪。

孫雨軒指出,一些公司看上去可能是第一輪,實際上已經是B輪了。只不過從天使輪到B輪期間,他們都是靠自己的經營把錢給賺了。

事實也是如此,一位創始人告訴我由於早期做的大客戶比較多,盈利問題基本已經解決。大部分受訪者也談到公司有很多穩定的大客戶。

最重要的一點,是在退出上。

在退出方面,工業軟體在科創板上市相對比較容易,估值也很高,這與應用軟體不同,算是一個政策紅利。從最近兩年上市的中望軟體和概倫電子軟體來看,投資機構的回報率也比較可觀。

創業者們也都提到了國內工業軟體的稀缺性以及A股相關公司IPO的成功,讓他們也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也有不少從業者表示,工業軟體是目前軟體行業最大的機會。對於本土自主工業軟體開發業者,今年乃至未來五年,都是新老企業創業和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值得有資金實力和技術實力的企業全身心長期投入。

但需要說明的是,工業軟體是一個需要專業專注、長期深耕的行業,市場最終會迴歸理性,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構築了技術壁壘的企業才能夠長期堅持。

不難看出,工業軟體就成了這不確定環境中比較穩健,不會出錯的選擇。在當下,對投資人來說,什麼又比“穩健”更香呢?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Eric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