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盤點2022】晶片產業:穿越週期,韌性增長

盤點2022

又到一年歲末時,回顧2022年,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消費需求不振的影響下,半導體行業由熱轉冷,晶片企業承壓前行,紛紛最佳化產品組合,調整產能佈局,持續推進晶片技術創新。中國晶片市場資本理性投資,政策精準落地推動行業進入穩定發展階段。

對於半導體行業而言,2022年是戰略調整、蓄勢待發的轉折之年,行業內部保持韌性和靈活性去應對市場雙重週期,為長期發展打下增長基礎。

晶片產業:從熱潮迭起轉向凌冽“寒冬”

2021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異常繁榮,晶片市場需求激增,資本熱潮湧動, “缺芯”“漲價”“供不應求”成為焦點詞彙。截至2022年一季度,半導體行業接連增長8個季度,出現了有史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連續增長,但這一記錄終止在2022年二季度。

如同以往的每一輪週期轉換,大熱之後,半導體市場開始遇冷。2022年,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消費需求不振的影響下,半導體行業發展低迷,步入下行週期。Omdia資料顯示,2022年二季度半導體市場營收為1581億美元,環比下降1。9%,三季度半導體營收為1470億美元,相較二季度又下降了7%。接連兩個季度的下滑也給半導體企業帶來了沉重打擊,三季度,三星電子利潤下降31。39%;英特爾淨利潤銳減85%;英偉達淨利潤下降72%;AMD淨利潤暴跌93%。儲存晶片是半導體行業進入下行週期最明顯的訊號,隨著DRAM和NAND產品銷量和價格的雙雙下降,SK海力士三季度利潤同比減少60%,美光淨利潤下滑45%。

當前,半導體行業正經歷市場週期性變化與增長動力轉換的雙重週期。

一是

以PC、智慧手機為代表的消費終端需求下降,企業庫存不斷攀升,儲存晶片、MCU、顯示驅動晶片等以消費電子為主的半導體行業進入下行週期。

二是

5G、汽車、資料中心、工業等領域的晶片需求上升,成為半導體發展的新增長動力,5G、AR/VR、AI、自動駕駛等新技術催生出的新產品新應用將進一步提振晶片市場。SEMI預計全球半導體行業將在2021至2023年間建設84座大規模晶片製造工廠,而汽車和高效能計算在內的細分市場將推動其支出增長。

在雙重週期的影響下,相關企業營收遇冷,但各業務線發展卻是冷熱不均。比如AMD營收下降,但其資料中心、嵌入式和遊戲部門卻保持強勁增長;英特爾三季度客戶端計算業務營收同比下降17%,但自動駕駛公司Mobileye營收卻同比增長38%。又比如高通、英飛凌多元化佈局汽車和工控領域,抵消了消費電子領域的下降,出現了增長。再比如恩智浦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0。4%,淨利潤增長42。2%,其汽車業務營收同比增長24%;工業及物聯網業務同比增長17%;通訊基礎設施及其他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4%。

上帝為你關閉了一扇門,就一定會為你開啟一扇窗,雙週期之下,晶片企業正加強多元化產品佈局,抵禦市場風險。當然,寒冬已至,自然春歸有期,有專家預計明年下半年半導體行業會開始回暖。

晶片企業:從高歌猛進轉向理性調整

雙重週期效應疊加,消費電子需求疲軟延續到2023年,

機構預測2023年全球半導體資本支出將同比下滑26%。多重因素影響下,半導體企業承壓前行,從2021年的高歌猛進步入理性調整階段,紛紛最佳化產品組合,調整產能佈局,合理制訂戰略計劃。

據悉,SK海力士將在2023年減少50%的投資,減少低利潤產品的生產;美光將2023年的資本開支削減30%,並砍掉一半晶片封裝裝置方面的投資;鎧俠削減3D NAND快閃記憶體產量,下調幅度約為30%;英特爾將在2023年實現30億美元的成本削減,到2025年年底時將年化成本削減和效率增益提高到80億美元至100億美元。預計晶片大廠們會維持一段時間的減資減產,以推動市場供需平衡正常化。同時,市場的寒潮已滲透到晶片設計、製造、封測、裝置等環節。“裁員”、休假式“減員”屢見不鮮。此外,“砍單潮”也席捲了三星、LG、臺積電等頭部大廠,覆蓋了驅動IC、PMIC、MCU等關鍵晶片。

雖然市場發展持續衰退,但IDC表示,全球半導體市場在今後10年內將翻一番,總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因此緊跟市場趨勢調整產品戰略依然是晶片企業們不變的主基調。以臺積電為例,為應對市場變化,臺積電計劃將2022年的資本支出預期從至少400億美元下調至360億美元。但與此同時,臺積電也正緊跟當前社會的高算力需求,推動3D IC的發展以實現較好的系統效能;積極擴充成熟製程產能,滿足晶片在不同應用領域快速成長的需求;在增加供應鏈靈活度和增加成本之間取得平衡。

常言道,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新增長動能對半導體行業有了更多提質的需求,因此,晶片企業並未放緩創新步伐,而是以長期眼光推動各項技術突破。

2022年,先進製程持續推進,3nm製程工藝啟動量產,2nm規劃相繼出爐

同時,晶片設計、先進封裝、封測等環節穩固升級,業界對後摩爾技術的探索也持續深入。後摩爾時代,小晶片是突破摩爾定律限制的重要技術思路,今年三月,英特爾、ARM、高通、臺積電等聯合成立小晶片聯盟,推出通用晶片互連標準UCle。12月16日,我國發布首個原生Chiplet技術標準,走出突破先進製程工藝限制的關鍵一步。

2022年,我國正式步入“物超人”時代,移動物聯網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帶動物聯網晶片出貨量快速增長。這一年,晶片企業與模組企業合作推出了多款支援最新5G R17的模組產品,多家晶片企業完成基於R17和RedCap的技術驗證,輕量化5G晶片的研發及產業化將進一步提升終端模組的價效比。

中國市場:從浮躁轉向冷靜

2022年,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的封鎖變本加厲,中國也仍然面臨人才短缺、晶片依賴進口等問題,但資本的理性投資,政策的精準落地和企業的專注發展讓中國晶片市場從浮躁轉向冷靜,如蝶變前默默發力的蠶蛹,志在夯實基礎,持續創新,追求突破,讓國產芯有朝一日高掛枝頭,引吭高歌。

在各方努力下,更多的人才、資金、政策落地半導體行業,2022年我國半導體行業繼續保持增長態勢,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中國半導體產業銷售額由2017年的7885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2423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2%,預計2022年中國半導體行業市場規模將達13839億元。

這一年,中芯國際、長江儲存、龍芯中科等晶片頭部企業穩定輸出,中小晶片企業也開始嶄露頭角。據新財富統計,截至2022年11月,國內已湧現出50家半導體獨角獸,總估值高達8584億元。睿力整合、紫光展銳、中芯整合分列前三。其中,晶片設計公司有25家,佔據半壁江山,GPU、車規MCU等領域分別誕生了8家、5家獨角獸,成為最熱賽道;上游材料、裝置及EDA軟體領域的新發展勢力也全面鋪開。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我國FPGA賽道也一路高歌猛進,融資不斷。

集微諮詢表示,國產替代在多個領域進一步深化。國內首顆手機北斗短報文通訊射頻基帶一體化晶片成功研製;國內首條28/22nm ReRAM 12寸晶片產線完成試生產;國內自研“伏羲”電力晶片實現量產;紫光國芯推出國內首款面向車規級市場的LPDDR4X記憶體產品;物奇推出國內首款1x1雙頻併發Wi-Fi 6量產晶片;長電科技實現4nm手機晶片封裝……同時,我國在RISC-V發展上也取得一定成果,中移芯昇科技釋出首款基於RISC-V核心架構的低功耗NB-IoT物聯網通訊晶片;賽昉科技首款基於RISC-V晶片的工業防火牆在能源行業獲得階段性新突破。

危機之中孕育新機遇。2022年晶片產業在下行週期中迎來新拐點,企業加強多元化佈局,平衡產品供需關係,以建設更高效健康的供應鏈生態。當下及未來,晶片企業必將穿越週期,韌性生長,為社會數字化轉型提供更穩健的動力。

END

作者:朱文鳳

責編/版式:沈新竹

稽核:申晴

監製:劉啟誠

【大咖談 | 盤點2022】系列文章

張雲勇: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駛上“快車道”

李彬:借數騰飛,以開放共建贏算力未來

何寶宏:欣欣以向榮,雲計算發展持續向好

曹磊:2022年5G行業應用實現“百案千面”

顧維璽:探索“工業網際網路+”的多元化服務新生態

範濟安:工業網際網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唐雄燕:算力網路理念從廣泛認可逐漸深入人心

陳運清:算力網路已由理論走向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