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秦國統一天下的最大功臣是誰?秦國統一的最大功臣是誰?是魏楚趙嗎

秦國興起於陝西的關中平原,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二流強國的水平,同時由於秦人經常與西戎各族接觸,而且經濟文化相對落後,因此深為中原各國所不屑。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西陲小國,竟然能夠完成一統天下的偉業,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秦王政從公元前230年發動統一戰爭,歷時十年兼併了東方六國。其實,在戰國時期,魏楚、趙等國的實力都曾經在秦國之上,雖然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為什麼完成統一大業的是秦國而不是其他國家呢?

《史記》記載,秦人先祖造父曾為周穆王趕馬車,在評定徐偃王叛亂的過程中立下大功,因此被封於趙城。造父的後代非子在周孝王時為王室牧馬,因功被封於秦,成為秦國的開國君主。最開始秦國並不是諸侯,只是周王室的附庸,封國面積非常小。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人殺死,都城鎬京(今陝西西安)毀於戰火,繼位的周平王只得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秦裹公因為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正式被王室封為諸侯。後來周王室日益衰落,秦國逐漸佔據了西周故地。

在秦國發展壯大乃至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有六位國君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即秦穆公、秦孝公、秦文王、秦昭王、秦莊王和秦王政,特別是秦孝公之後的幾位秦王,幾乎沒有一位是平庸之輩。那麼這幾位國君對秦國的統一分別發揮了什麼作用呢?

秦穆公在位時期,曾支援晉文公稱霸,在晉文公死後又與晉國爭霸,後來與西戎各族頻繁交戰,為秦國贏得了比較寬鬆的生存空間。秦國長期與晉國交戰,但是並不佔上風。三家分晉後,趙、魏、韓一度聯合攻秦,魏還奪取了秦國的西河之地。

秦孝公繼位後,起用衛國人商鞅推行變法。商鞅變法實現了秦國的富國強兵,由此奠定了秦滅六國的經濟基礎與軍事基礎,為秦國以後的快速持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秦惠文王繼位後,雖然處死了商鞅,但並沒有廢止其法令,因此秦國的崛起並沒有因為秦孝公和商鞅的死而中斷。秦唐文王在位時期,東方六國逐漸意識到秦國是一個潛在的威脅,於是開始用合縱的策略聯合對抗秦國。在這種形勢下,秦惠文王採納了張儀提出的連橫策略,對六國分化瓦解,各個擊破。他還果斷地出兵平定巴蜀,使秦國有了穩定的大後方。秦惠文王之後的武王在位時間較短,但他繼承了先王的遺志,並提出了透過攻打韓國,進而統一天下的戰略,因此後來秦始皇發動統一戰爭後首先滅掉了韓國。

秦昭王是秦武王的弟弟,他在位時期,秦國對六國已經佔有壓倒性優勢。在這種情況下,秦昭王對六國持續施壓,基本上消滅了六國軍隊的主力。秦軍在伊闕之戰中,殲魏聯軍24萬人,在長平之戰中則屠殺趙軍降兵40萬。更重要的是,秦昭王採納了范雎的“遠交近攻”策略,制定了統一天下的總體戰略方針,這一策略也為此後的歷代國君所奉行。秦昭王之子孝文王在位時間很短,並沒有突出的政績。

秦莊襄王在位期間,任用呂不韋為相,在三晉腹地設定了三川郡,使趙、魏、韓完全受秦國的牽制。

秦王政是統一大業的完成者,他繼續推行“遠交近攻”策略,並採納了尉繚的建議,以重金收買各國重臣,離間東方六國的君臣關係,使其從內部瓦解。最後,他制定了正確的統一計劃,先滅三晉,再兵分兩路進攻燕、楚,最後滅齊。

秦國之所以能夠統一天下,不僅僅取決於國君的素質,文臣武將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正是因為秦國具備當時最高效的行政機構,擁有最具雄才大略的君主,才決定了大批人才甘願為秦國效力。

秦國地處西部邊陲,經濟文化落後,但是秦國的統治者卻能夠大膽起用各國人才,比如秦穆公重用虞人百里奚,秦孝公重用衛人商鞅,秦惠文王重用魏人張儀,秦武王重用楚人甘茂,秦昭王重用魏人范雎,秦莊襄王重用衛人呂不韋,秦王政重用楚人李斯、魏人尉繚等。秦國統治者用人不疑,比如秦孝公力排眾議任用商鞅,秦武王與甘茂息壤盟誓。最突出的例子是,秦王政在位時,韓人鄭國入秦做間諜被發現,宗室大臣趁機提議驅逐外籍客卿,但是秦王政釆納了李斯的建議,立刻廢除逐客令,還繼續修建鄭國渠,使秦國的國力持續發展。

正是因為如此,秦國具備了其他國家所沒有的優勢,這些優勢最終轉化為勝勢,最終促成了統一天下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