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黃河水可以代兵嗎?水可代兵是什麼?水可代兵是什麼意思?

大家好,我們的不一樣的我不一樣的歡樂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黃河是世界五大長河之一,它橫穿中國版圖,流經30多個城市,覆蓋面積約76萬平方公里,更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然而,黃河在歷史上的很多時候,並不是慈愛的,比如“水可代兵”就是一個例子。究竟什麼是“水可代兵”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編就來給您一一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中國古代,將帥們都熱衷於研究兵法,並以巧妙的方式取得戰爭的勝利,正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兵法》)。兵法的奧秘,絕非常人三年五載就能領悟的,不過在古代兵法中的“水可代兵”,卻很容易掌握和實踐。所謂“水可代兵”,顧名思義就是利用水來代替士兵,一方面是為了節約兵力,另一方也因為濤濤洪水,確實可以輕易地戰勝敵人。從古代的史料中來看,人們最多利用的“水”就是黃河之水。

在有史可查的記載中,最早利用黃河之水的就是楚國。公元前359年,在楚國攻打魏國的戰爭中,楚國人就掘開了黃河堤壩水淹魏兵,即“楚師掘河水,以水長桓之東”;還有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25年攻打魏國時,也引黃河之水衝擊魏國,即“黃河水灌梁王宮,戶口十萬化塵沙”(《史記·秦始皇本紀》);

到唐代之後,唐肅宗在公元759年討伐叛軍史思明的時候,在河南地區就掘開黃河道圍困叛軍。還有在明朝時期,公元1642年李自成大軍被圍困在開封,於是崇禎皇帝就下令挖開河道,引入黃河水淹沒了開封城,最後雖然取得了短暫的勝利,但為此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三十萬百姓和士兵都成了水下孤魂。類似“水可代兵”的案例還有很多,小編也就不再一一列舉,但不過發生在1933年一件事卻不得不說。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河南省長垣縣有嚴重的匪患,土匪不僅騷擾百姓的生活,而且他們還常常為了爭奪糧食和地盤而大打出手。在1933年,一個名叫姬兆豐土匪頭子為了擴充實力,就開始四處搶奪百姓的糧食和生活物資,同時還不斷佔領其他土匪的地盤。這年8月的時候,姬兆豐就幹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

當時,正值黃河的汛期,而且一連多日的大暴雨,讓黃河水位也開始迅速上升。於是,姬兆豐和手下的人一商量,在8月3號的晚上帶著400多人,將位於長垣縣石頭莊的黃河大堤掘開了。因為姬兆豐要吞併另外一夥匪幫,但苦於該匪幫盤踞在一個高大的土圍子裡面,易守難攻,所以姬兆豐就準備學兵法“水可代兵”這一招,將土圍子衝破,然後坐收漁利。

結果可想而知——黃河洪水爆發,很快就衝到長垣縣一帶,姬兆豐的目的也達到了,堅固的土圍子在洪水面前不堪一擊,但姬兆豐卻並未收到“漁利”,因為這場洪水實在是太大了,將所有的物資全都一掃而光,不僅姬兆豐自己損傷慘重,而且還殃及到了長垣,濮陽和壽張一帶的村民,導致數十萬人在洪水中喪生,數百萬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最可恨的是,這場人為的大水,還導致其他61處的黃河堤壩潰決,引起的連鎖的災害事件更是難以估量。

從兵法上看來“水可代兵”不失為一妙計,但是再好的東西也都有兩面性,對黃河來說,人類的力量還是太小了一些。在很多時候,我們總想去征服黃河,但最終的結果往往都是很悲催的。歷史上每一次“水可代兵”的行為,其實施者本身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征服黃河的理想,最後都變成了夢想,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要抱著一種敬畏的姿態與之和諧相處,愛護它和保護它。這才是真正的天人和諧之道。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