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削鐵如泥的刀劍真的是武俠小說中的削鐵如泥嗎?真相是什麼樣的

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倚天劍和屠龍刀是江湖上的絕世神兵,普通兵器觸之即斷,唯有明教的聖火令可與之一戰。自古以來,切金斷玉、削鐵如泥就是判定刀劍鋒利程度的標準,一旦達到二者中某一個需求,便可稱之為“神兵”。然而,在冶鐵技術並不發達的古代,真的有那種“削鐵如泥”的刀劍麼?

“削鐵如泥”一詞出自《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原文記載:那青釭劍砍鐵如泥,鋒利無比。民間傳說中,青釭劍已被盜墓賊偷走,盜賊乘船途徑撫仙湖時,小船意外傾覆,盜墓賊和青釭劍一併沉入湖底,至今不知所蹤。不過,雖然精鋼劍不知蹤影,但我們卻可以從越王勾踐劍身上,窺得其中些許端倪。

越王勾踐劍出土的時候,劍身幾乎沒有任何鏽跡,鋒利依舊。考古學家譚維四,曾拿越王勾踐劍在一疊紙上輕輕一劃,結果輕鬆劃破26張,試驗片段在央視紀錄片《古劍》中留有記錄。1977年,越王勾踐劍經過復旦大學的檢測之後,發現劍刃部位,錫的含量特別高。要知道,錫的鑄造性、硬度都要大過純銅,鋒利度可想而知。

不過,越王勾踐劍畢竟是世間少有的神兵,在中國古代,兵器的主要製造材料仍是鐵。從含碳量上劃分,鐵分為生鐵、熟鐵和鋼,含碳量超過2%的叫生鐵;含碳量低於0。05%的叫熟鐵;含碳量在0。05%-2%之間的,稱為鋼。冶煉技術發展初期時,鍊鐵爐很小,鐵礦石和碳分層放置,加以鼓風箱鼓風。

當箱內溫度達到1000度時,鐵塊沉到爐底,鐵匠在爐子冷卻之後將鐵取出。不過,那時的鐵只是一種海綿狀的熟鐵塊,不但結構疏鬆,而且含有很多氧化物,經過反覆鍛打、擠出雜質之後,才能得到較純的熟鐵。如果想得到鋼,則要以熟鐵為原料,繼續在火中加熱吸碳,提高含碳量。經過反覆捶打,再去掉雜質之後,便可得到鋼。

一般來說,削鐵如泥中的“鐵”通常指的是熟鐵,質地很軟,甚至趕不上骨頭硬。此外,古人對金屬認識不多,成為大體相同,鐵稱為“鐵”,黃銅也稱為“鐵”。在《水滸傳》中有一橋段,楊志賣刀時偶遇潑皮牛二,牛二將20文銅錢一字排開,讓楊志去砍。結果楊志一刀下去,銅錢分為兩半,牛二心中震撼不已。

事實上,以現代工藝生產的刀具,如果放到古代,任何一件都足以稱得上“削鐵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