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揭秘清代皇家墓葬中最奢華的王爺陵,墓主人的墓地為何是這個樣子?

導讀:中國人自古講究身份尊卑,而在皇家陵墓的喪葬規制上的這種講究就被髮揮到了極致。尤其是清代皇家陵墓,有一本專門的規則叫做《大清會典》,書中從陵墓的各個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皇帝、皇后、親王、格格身份不同,標準不同。但是,在這些皇室墓葬裡,有一座非常反常的清代王爺陵,其奢華程度堪稱清代皇家王爺陵墓之最,哪一座呢?那就是和碩怡賢親王允祥的王爺陵。

河北保定市淶水縣石亭鎮東,營房村的云溪水峪,有個恢弘壯麗的龐大建築群。裡面有一條長長的神道,還有一對“白玉望柱華表”,雖然已經殘破,但依然彰顯的墓主人身份的尊貴。這就是最反常的清代皇家陵墓,也就是清代最大的王爺陵。

據統計,清代王爺陵總共有二百多座,可唯獨這座王爺陵,其奢華程度讓人咋舌。那麼反常在什麼地方呢?我們先來看看其中的“白玉望柱華表”,清代二百多座王爺陵,別的地方沒有,只有這座王爺陵用上了這種建築。為什麼呢?因為按照清朝皇家葬志,這東西屬於皇帝專配,其他人,即使是王爺用了,那都是僭越。

看華表的底座,這種底座有專用的名稱,叫做“仰俯須彌座”。柱身為八邊形,柱身每邊都用高浮雕工藝,雕刻有雙龍戲珠,這是更大的反常。為什麼呢?因為龍作為權力和身份的象徵,也屬於皇帝的專用。可是這裡不但用了,而且算一算柱身上大小騰龍有48條之多,更是超越了規制,您說反常嗎?

那麼,這座反常陵寢所葬的王爺到底是誰呢?神道碑刻著的字,告訴了我們答案。神道碑上用滿漢兩種文字鐫刻著17個大字,“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和碩怡賢親王神道碑”。

碑文表明,這座園林的主人是和碩怡賢親王允祥。而據考證,碑上的文字是由雍正皇帝親筆御書。這就是奇怪之處,因為按照《大清會典》的標準,親王的園寢,可以“配置享堂五間,大門三間,繪五彩飾以金,覆綠琉璃瓦,墳園周百丈,立碑用交龍首龜趺。”

而怡賢親王允祥的這座園寢,明顯很多地方是超標了的。可是這樣一座超標的園寢,雍正皇帝本人竟然還親筆書寫碑文,難道是他的身份比較特殊嗎?史料記載,允祥原名愛新覺羅胤祥,是康熙的第13個兒子。後來雍正皇帝登基,為了避皇帝諱而改名允祥。

也就是說,他是雍正皇帝的弟弟,但是這個身份肯定不是允祥陵寢嚴重超標的原因。因為超標的就他一個,而康熙有多少個兒子呢?35個,就算成年的也有24個呀,這麼多兄弟憑什麼就他單獨超標呢?所以這背後肯定藏著秘密。

那麼會是什麼秘密呢?查閱史料,答案讓專家更為吃驚,怎麼呢?原來,允祥在病危的時候曾經立下過遺囑,“殯殮只用常服,一切金玉珠寶之屬,蓋不可用”,也就是說,他要求薄葬。為此,還親自畫出了自己園寢的規劃圖。按照他的規劃圖,他的園寢不僅不存在超標,甚至比《大清會典》的規制還要簡單。

但是這一切都被一個人給改變了,這個人就是雍正本人。史料顯示,為了給允祥超規格的喪葬待遇,同時又不至於遭到群臣的反對,雍正他做了很多功課,目的只有一個,為擴建怡賢親王園寢找理由,他怎麼做的呢?

允祥去世之後,雍正召集大臣說,“怡親王為了我大清朝是鞠躬盡瘁,一生清廉,就連朕的賞賜都被他拒絕了好多次。死後如果真按他的願望薄葬,朕心不安,你們說怎麼辦?”果然,有一位大臣提議說,“怡賢親王是曠古罕見的賢王,對他的身後事是應該是予以全面優待,特別是墓葬方面應該提高規格。”

於是群臣複議,雍正再來了個“俯從眾議”,制定了一個超規格的標準。這還不算,根據制度,已經分封府邸的親王,其墳塋的營建費用是要由王府自行承擔的。可是雍正不讓怡親王府出錢,誰出呢?他自己一個人全包。有朋友可能會講了,這都說得好聽,他出還不是國庫出嗎?

還真不是,雍正這個人很怕別人說他假公濟私,這筆錢是從他自己的私人小金庫裡面出的。就這些還不夠,史料記載,怡賢親王園寢,從雍正八年開工到雍正十年九月完工,這兩年多時間裡,雍正多次過問工程進展情況。到允祥下葬時,他又命當時僅有的兩個成年皇子,也就是弘曆和弘晝護送棺槨,運往淶水安葬,待遇同樣是遠超其他王爺。

在雍正的一手操辦下,怡賢親王允祥的園寢,以超規格的標準建成了。可是事實上,雍正對允祥的恩寵還不止這些。在允祥去世的第三天,雍正就指示內閣,“凡告廟典禮,所有需要書寫允祥名字的地方,全部使用原名。”也就是將允祥的名字恢復為胤祥,不用再避皇帝諱了。這在清代歷朝王公當中,只有允祥一人享有了這種特殊的待遇。

這就讓人很費解了,雍正這個人在歷史上給人留下的印象並不太好,薄情寡恩外加摳門,這當然是由他的性格決定的。但是他的這種性格到允祥這裡是完全消失了。他對允祥的恩寵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這是為什麼?接下來咱們就來解開這個謎團。

先說雍正和允祥的關係。話說這個允祥的生母叫章佳氏,原本只是一個宮女,因為康熙的一時寵幸,生下了允祥。可是,按照滿清的祖制,允祥是不能養在章佳氏身邊的,那麼交給誰來撫養呢?康熙就把他交給了雍正的生母烏雅氏。

不過,因為生母地位低下,允祥仍然經常被其他兄弟欺負,可是每一次雍正都擋在了前面,對於這個弟弟是呵護有加,還手把手地教允祥騎馬,射箭,讀書。雍正為什麼如此呵護雲翔呢?原來,雍正的母親烏雅氏,之前也是一個宮女,和允祥同樣的原因。雍正並沒有在烏雅氏身邊撫養,他們是同病相憐。

雍正對於允祥這個十三弟是特別理解,這就是雍正和允祥關係特別的開始。當然,這種關係的特別,並不是允祥能夠享受超規格待遇的根本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在雍正的政治生命的關鍵節點上,允祥總是不問理由,毫不猶豫地為雍正擋槍開道。

我們舉幾個重要的例子,第一件,康熙47年,也就是1708年,康熙巡幸塞外的時候,發生了駐軍奉太子手諭進逼行園的事情。於是,康熙以“語言顛倒,竟類狂易之疾”,第一次廢黜了太子。

但是,這個事情是不是太子一人所為呢?當時康熙隱隱感覺雍正很有可能也參與了這個事。而此時的允祥毫不猶豫地把事扛了下來。結果因為這件事情允祥被康熙圈禁了,而且一圈禁就是十多年。可以說沒有當時允祥的擋槍,很有可能就沒有了後來的雍正皇帝。

再說第二件事,公元1722年12月,康熙皇帝在北京暢春園駕崩,當時他遺命傳位給四皇子胤禎。可就在當晚,對皇帝覬覦已久的八爺黨準備發起總攻,甚至已經控制了拱衛京師的京郊豐臺大營。這對於還沒有即位的雍正來說,形勢可謂是危如懸卵。可就在這個危急時刻,允祥一個人獨闖豐臺大營,控制並帶領大營兵馬前往護駕。正是允祥力挽狂瀾,雍正才得以順利繼位。

第三件事,雍正即位多年,可是奪儲失敗的八爺黨仍不死心,糾集塞外的王爺們發起了“八王議政”。妄圖透過逼宮,達到讓雍正退位的目的。這讓雍正忍無可忍,然而他沒有想到八爺黨的謀劃可謂是滴水不漏。可以說,當時的雍正已經被逼入了死地。然而,就在這個危急時刻,允祥再次讓事件發生了逆轉。

而且當時的允祥已經病得起不了身了,但是允祥仍然是不遺餘力的幫助雍正化解危機。對於雍正來說,這個老十三不僅是他的弟弟,他的臣子,更是他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允祥不僅僅在政治上對雍正給予了堅定的支援,在軍事上,在政務上,他同樣竭盡全力。

史料記載,雍正初年到三年,允祥開始擔任總理事務大臣等諸多職務。可謂是職任繁多,但是一樁樁一件件,他都辦得井井有條。為此,雍正曾經說過,“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

可見胤禎允祥這對兄弟君臣之間,是志誠相托,忠心以報。這在歷代封建王朝當中是極為少見的。而更為難得的是,因為皇帝信任已經是國家二把手的允祥,卻始終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這裡咱們再說一件“吞土受陵”的事。

眾所周知,清朝的帝陵分東陵和西陵,而清西陵就是從雍正開始的。可是按照滿清祖制,雍正本來應該跟隨父親康熙葬在清東陵的,那為什麼又要開闢清西陵呢?雍正最早的葬地是選在清東陵的九鳳朝陽山,可是後來發現那塊地地下水太多,不宜下葬,於是重新選址。

這時候交給誰操辦的?就是允祥,對這事允祥非常盡心,很快就選好了清西陵這塊萬年吉地。雍正相當滿意,同時說“日後咱們兄弟倆葬在一起”,並且當場就把附近一塊作為“中吉”之地賜給了允祥。

可是允祥怎麼樣呢?“皇上,萬萬不可啊,只有大富大貴之人才能葬在那裡。”而為了表示謝恩,他命人從雍正賜給他的那塊吉地,取來泥土吞下肚裡,算是心領了皇上的恩賜,這就是“吞土受陵”,這是真事兒。《清世宗實錄》以及《內務府檔》裡面都有記載。

所以,正是由於允祥忠心勤政知進退,雍正才給予他遠超一般王爺的園寢規格。這便是清朝最大王爺陵背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