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蜀漢滅亡時,為什麼沒有人出來反抗?只因劉禪沒有做出抵抗就滅亡了

公元263年,曹魏大軍兵分三路,朝著蜀漢發起了進攻。在魏滅蜀之戰中,鄧艾趁姜維被鍾會牽制在劍閣,率軍自陰平沿景谷道東向南轉進,南出劍閣兩百多里。鄧艾率軍攀登小道,鑿山開路,修棧架橋,魚貫而進,越過七百餘里無人煙的險域。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在此基礎上,鄧艾幾乎克服了一切困難,並且在綿竹之戰中擊敗了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從而兵臨成都。

對此,後主劉禪幾乎沒有做出抵抗,就歸降了鄧艾,這主要是因為成都城中,實在沒有什麼兵馬能夠繼續抵抗下去了。在魏滅蜀之戰中,其實蜀漢原本可以抵抗更長時間,甚至擊退曹魏的三路大軍。但是,在這一過程中,蜀漢一方出了兩個叛徒,導致鄧艾和鍾會大軍得以長驅直入。

一方面,就蜀漢江由守將——馬邈,就背叛了蜀漢,歸降了鄧艾。陳壽在《三國志。鍾會傳》中記載:“會遣將軍田章等從劍閣西,徑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長驅而前。”

景耀六年(263),司馬昭派遣三路大軍進攻蜀漢。在魏滅蜀之戰中,鄧艾率軍偷渡陰平,派遣部將田章率先攻江由(今四川平武東南)。馬邈率軍伏擊田章,卻被擊敗。在此基礎上,馬邈選擇了歸降曹魏。從地圖上可以發現,鄧艾大軍想要兵臨成都,江由幾乎是必經之路了。如果馬邈可以在江油這個關隘堅守下去,並且及時將訊息通報到劍閣一帶的姜維,後者完全可以分兵一部分來圍堵鄧艾。

因為劍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鍾會的10多萬大軍一時間難以突破,所以,在筆者看來,姜維完全有機會分兵來圍堵鄧艾,只是馬邈投降後,鄧艾大軍順勢來到綿竹一帶,這個時候,不管姜維有沒有收到訊息,已經是無法跟上鄧艾的步伐了。

進一步來說,在魏滅蜀之戰中,曹魏和蜀漢勝負的關鍵的,其實就是時間。比如遠在沓中的姜維,如果沒能及時回到劍閣來攔住鍾會,根本就不用鄧艾偷渡陰平,鍾會大軍就可以兵臨成都,迫使後主劉禪放棄抵抗。從這一角度來看,馬邈的投降,自然是蜀漢滅亡的重要原因。當然,在江油守將馬邈投降後,諸葛瞻未能守住綿竹,無疑也是難辭其咎了。

江油守將的馬邈的投降,導致鄧艾長驅直入。另一方面,就蔣舒這位將領的背叛,則是鍾會大軍可以迅速攻打到劍閣的重要原因。蔣舒曾為蜀國的武興督,後被蜀國解除職務。蔣舒對此懷恨在心,也即這成為蔣舒背叛蜀漢的重要原因。公元263年,蜀漢又派蔣舒協助傅僉守護陽安關口。

陽安關,又名關頭、關城。即北宋以後的陽平關。《三國志·蜀志·法正傳》中記載:“魚復與關頭,實為益州禍福之門。”進一步來說,如果說漢中是益州的門戶,那麼,陽安關就是門戶中的門戶了。因此,如果蔣舒和傅僉可以守住陽安關口的話,無疑可以將鍾會大軍擋在益州之外,從而為姜維等將領爭取更多的時間。

但是,在鍾會大軍進攻蜀漢的時候,蔣舒詭稱出城殺敵,傅僉信以為真,既未阻攔,也未設防。在此背景下,蔣舒率其眾出城後,直接向曹魏將領胡烈投降,於是,胡烈得以率軍攻入陽安關口。相對於出賣蜀漢的蔣舒,傅僉則寧死不降,最終戰死沙場。對此,鍾會、胡烈等人攻佔了陽安關口,不僅能夠長驅直入,攻打到劍閣一帶,還獲得了蜀漢在陽安關口儲藏的糧草。針對蔣舒的投降和傅僉的以身殉國,《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不禁感嘆:“一日抒忠憤,千秋仰義名。寧為傅僉死,不作蔣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