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秦始皇死後,為什麼沒有人為他立碑?秦始皇死後留下了哪些歷史遺留

引子

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自古以來,世人對秦王嬴政的評價幾乎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有人對其十分欣賞,稱讚他的功績豐厚,影響千古,李贄曾在《藏書·卷二目錄》中稱秦始皇為 “千古一帝”,可以說秦始皇對中華的整段歷史程序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當然,作為一個爭議十分大的人物,有讚譽就會有批判,批判者認為秦始皇在政期間做了無數殘暴的事情,稱不上是一個體恤百姓的明君,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暴君。就拿賈誼來說,他就曾在《過秦論》中評價嬴政的統治是“以暴虐為天下始”。

01

雖然大家各執一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說法與看法。但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那就是每一種說法都在主觀上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因為我們看待一位歷史人物,不能僅憑它的豐功偉績便去刻意的掩飾他的殘暴行徑,當然也不能因為他在歷史上的一些過錯,而對整個人的一生都做否定。

就拿政績來說,秦始皇在政期間,善於任用賢人,他手下的眾多謀士,都不是來自於秦國,但卻能夠一心一意的為秦王效力,這也是秦始皇的一個過人之處。而他也正是憑藉著這種優勢,招攬天下能人,並最終實現了統一六國,真正的奠定了我國古代的封建社會的基礎。

02

但秦始皇自從當上統治者後,就開始了對長生不老的瘋狂追求,或許是為了讓自己繼續站在王位,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在秦始皇的驅使下,無數的能人方士來到秦國,藉此在秦王處騙取財富與權力。

其實眾人都知曉,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是每一個人一生都將到達的終點,每個人的一生,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是身居高位還是遠在草野,死亡都是必將會面臨的一項課題。對於這一點,其實秦始皇自己也明白,所以他才會在自己13歲剛登上秦君位置的時候,就開始命人為自己修建死後的陵墓,也就是我們今天知道的氣勢恢宏的秦始皇陵。據說為了修建這座陵墓,秦始皇一共派人修建了39年,其中動用的人力就有70多萬人。從這種規模的巨大程度來看,我們也能看到秦始皇對死亡的無奈以及對永生的無限渴望。

03

按理說,這種規模的秦始皇陵早在1974年就被發現了,那時候就該被髮掘保護,那為何專家們至今都不敢挖?最終還是德國專家透過核磁掃描為我們找出了答案。

其實之所以不挖是因為當時的考古技術還不夠完善,沒有專業配套的裝置作為支援,況且在還不瞭解陵墓內部結構之前就貿然的進入很可能造成巨大的傷害。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的專家一直都沒有輕舉妄動。這件事情一直到德國的專家組攜帶來十分專業的裝置,對整個陵墓進行了核磁掃描之後才真正找到了答案。原來經過外國專家的裝置掃描之後發現,在皇陵之中竟然存在著大量疑似水銀的液體。

04

雖然國內專家們在《史記》中就曾經看過一些關於秦始皇陵中有水銀的記載,但眾人一直持懷疑的態度,直到透過機器掃描後才知道原來書上說的是真的,這也讓考古專家們不得不敬佩古人的智慧。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出於對於文物本身的保護。就像兵馬俑那樣,當初在剛出土的時候都是有豔麗的顏色的。但因為技術支援還不到位導致顏色逐漸消失,我們今天看到的兵馬俑也早就失去了剛被挖掘出來時的驚豔色彩,所以考古專家們為了避免同樣的問題再次出現,一直沒有對秦始皇陵進行發掘。要知道,如果在技術還不過關的時候盲目的挖掘,只會對文物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結語

綜上所述,專家們之所以沒有挖掘秦始皇陵,其實是出於對其保護的心態,或許這也是現在最好的一種選擇了。不過直到今天我們依舊期待著能夠一睹秦始皇陵的風采,或許等到技術真正成熟的那一天,我們就能透過秦始皇陵看見另一番風采,到時候這項震驚世界的巨大工程也必將讓世人深刻銘記。

參考資料:

司馬遷:《史記》

賈誼:《新書?過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