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唐朝初期的戰馬需求量也很大,為什麼宋朝沒有戰馬就不能開疆擴土?

馬對於戰爭、牛對於農業的重要是需要被人注意的,然而,並非沒有馬就打不了仗。戰爭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智力比拼,其次才是物資的比拼,物資當中馬只是其中之一。所以,對於戰馬的重要性要有認識,但不能覺得沒有戰馬就是宋朝不能開疆擴土的根本原因。

漢朝也沒有什麼好馬、唐朝也沒什麼好馬,朱元璋農民起義時期的馬基本上都是靠搶和勝仗弄來的。唐朝初期面對的主要敵人是突厥,因此,戰馬需求量也很大。

1。養馬機構和人員配備

唐朝一建立就開始建立馬政機構。其主要管理機關是九寺之一的太僕寺。太僕寺最高長官為太僕寺卿(從三品),屬官有太僕寺少卿2人(正四品)、太僕寺丞四人(從六品上)、太僕寺員外郎(從五品)、太僕寺主事(正六品)、太僕寺主簿(正七品)等。

太僕寺下面專門負責馬政的是監牧,當時,監牧主管五千匹馬,其中突厥馬二千匹,隋朝三千匹,在隴右放牧。監牧部門“屬有牧監、副監;監有丞,有主薄、直司、團官、牧尉、排馬、牧長、群頭,有正,有副;凡群置長一人,十五長置尉一人,歲課功,進排馬。又有掌閒,調馬習上。”

群頭管理的群,一群為120匹基本數,群的大小是120匹以上。因為下監還養著其他牲畜推測,其實上中下牧場也是有的。所以,群長的群,馬、牛為120頭匹為一群;駝、騾、驢為70頭匹;羊為620頭為一群。

1牧監管5名牧尉,1牧尉管15名牧長。

隨著唐朝軍事實力、經濟實力的增長,特別是後備戰馬的增長(初期俘獲的5000匹戰馬,歷次戰爭的俘獲、生養等),唐朝的養馬牧區也逐漸增多。在此情況下。貞觀年間張萬年奉命管理隴右牧場,到了儀鳳三年(678年)出現了隴右都監牧使這個稱謂,最終,天下馬政出現瞭如下理體制:都監牧使——某坊監牧使——牧監——牧尉——牧長(群頭)——牧子。

2。唐初四十年,僅隴右的牧場就有70多萬匹戰馬

唐初的五千匹馬到了貞觀年間已經比較多了。因為馬政具體負責人開始時間各資料說明都比較籠統,我們姑且記載的《大唐開元十三年隴右監牧頌德碑》說法為準:貞觀十五年(641年)太宗讓張萬歲管理馬政,經過四十年的發展,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十二月(按照公元歷已經是665年1月)養馬七十萬六千匹。

這僅僅是隴右的牧場,如果算上其他牧場,到了唐高宗時期百萬匹戰馬絕無問題。這百萬匹戰馬對於支援唐軍來說已經毫無問題。隴右大概是今天的甘肅省,整個甘肅省的養馬集中區在甘肅省的平涼、靜寧、崇信、隆德以及寧夏固原等地。

和戶籍、州縣等類似,唐代管理習慣將各種事務都劃分為三六九等。監牧的牧區也是如此,根據牧場所在的地理、草場和氣候條件等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牧區養五千匹馬,唐初的五千匹戰馬就夠一個上牧區。三千匹就是中牧區。三千以下為下牧區。他們的屬於太僕寺的基層管理組織。

《新唐書·百官三》記載有:諸牧監:上牧監:監各一人,從五品下;副監二人,正六品下;丞各二人,正八品上;主薄各一人,正九品下。中牧監:監,正六品下副監,從六品下;丞,從八品上;主薄,從九品上。下牧監:監,從六品下;副監,正七品下;丞,正九品上;主薄,從九品下。中牧監副監、丞、減上牧監一員。

監牧分左右,好馬歸左,次馬歸右。上監牧區中監牧區純養馬,下監牧區可養牛羊驢騾駝。

此時天下共有48個牧區,由8位監牧使管理。《元和郡縣圖志》卻說有50個牧區,4位監牧使管理。除了它們外還有八馬坊。

然而,就在這時卻發生了一件大災難:永隆馬瘟。

3。永隆馬瘟戰馬大規模死亡

永隆年間(680-681)其實際使用就一年多而已,但是在這一年間,對於大唐馬政來說卻是災難的一年,因為流行的馬瘟,全國牧區內的戰馬多有死亡,僅僅是夏州一個牧區就有18。496萬匹戰馬。由此可見,全國58個牧區的情況有多麼嚴重(當然,有的牧區沒有瘟病)。

在這種情況下,唐朝政府立刻採用如下方法進行補救:

第一:緊急派遣御史大夫前往全國牧區監督各牧區的管理,同時挑選上等馬匹;

第二:大力獎賞邊塞地區的各州貢獻馬匹,因為邊塞地區少數民族人口眾多,而且多擅養馬,凡是弄貢獻30匹馬者,全部封為“遊擊將軍”。

第三:立刻前往突厥等異族地區買馬,特別是適於生育馬齡的種馬和母馬。

然而,永隆馬瘟卻使得唐初養馬成果、規模受到了嚴重打擊,養馬進入了低谷時期。唐玄宗即位初,全國牧場僅有24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