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真實的美國高中生活是怎樣的?7名成年人臥底揭露真實的美國高中生

如今的美國高中,和以前相比有哪些不同?

真實的美國高中生活到底是怎樣的?

曾推出過“美國變形記”之稱的《60天監獄改造計劃》的美國A&E 頻道,這次將場景轉戰到了高中校園,推出了一檔社會實驗性節目《高校臥底》。

節目組邀請了7位21歲至26歲的成年人偽裝為高中生,前往全美最麻煩的高中——堪薩斯州首府託比卡的高低公園高中臥底一學期,試圖找出校園暴力、藥物濫用、未成年人懷孕等問題的根源,揭露真實的美國高中生青春期的轉變,並協助需要幫助的高中生。

這7名臥底在現實生活中都有不同的身份,有的是曾經的校園霸凌者,有的是高中時遭遇欺凌排擠的同性戀,有的是高中懷孕之後退學的青少年媽媽,有的是一名年輕牧師,有的是一名黑人勵志演講家……

透過一段時間的潛伏,他們發現如今的高中校園和當年自己經歷的情況已大所不同,現在的高中生也早已不同以往。

美國高中生們到底在想什麼?這些臥底們到底挖掘到了什麼?

讓我們聽一聽他們的真實感受吧。

01

他們過度依賴社交媒體

在這所高中,臥底們發現大部分學生使用手機的現象非常氾濫,他們幾乎每天會保持隨時線上,渴望透過社交媒體的點贊和評論來獲得自身的滿足感。

“隨著網路的快速發展,這使得如今的青少年越來越依賴社交媒體。無論什麼時間,什麼事情,大家都喜歡在網路上曬一曬。”

一名化妝為高中生的成人透露,“一天二十四小時,他們都無法逃避網路。”

可以說,社交媒體完全攻陷了青少年的生活。

02

教師的掌控權被削弱

沉溺於社交媒體不止表現在課後,這些臥底們還驚奇地發現,一些學生即使在上課期間也敢明目張膽地玩手機,甚至還有人公然打起了電話。

一名高中生說,“上課玩手機確實不對,但說實話,我們根本都不在乎。”

這家進行臥底試驗的高中校長表示,儘管學校的網路遮蔽了社交媒體,但學生用自己的手機和電腦老師們就無能為力了。

任教老師也無奈地表示,每天他們都要耗費很多心力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

03

校園霸凌從未停止

網路發達帶來的另外一個問題是網路暴力,因為校方和警察不可能全天候地進行網路監管。

很多衝突在教室裡發生,之後在校園裡發酵,最後在網路上引發關注。

一位受訪者表示,“以前如果一名學生被欺負,那可能是因為一件事或者一個人,事情總有結束的一天。

但如今,如果這件事被髮布到網路上,無數的網友就會加入陣營,各自站隊撕逼,在網上吵得無比開交。

到了第二天,就會有學生要掄起拳頭打架,有學生受了打擊不來上學,甚至有學生威脅說要自殺。

所有的事情,就是這樣一步步越鬧越大的。

即使下課鈴響,校園霸凌也從未停止。

04

女生們會被要求分享性感照片

臥底們也透露在校女生會面臨一個特別的壓力:她們經常被要求分享自己的性感照片。

“如今,女生們也希望透過社交媒體來展現自己迷人的一面,收穫別人的讚美來肯定自己。”一位女生跟臥底們說道。

另一名女生則直接透露,“拍這些拍攝暴露照片的,往往是一年級的菜鳥,她們很傻,不管誰問她們要照片幾乎都會給。”

而這種毫無顧忌地在網路上Po自己的照片也是有隱患的,比如一旦私人照片被洩露到網上,就會招來其他同學的嘲笑羞辱,而網路的放大效應則會進一步加深對她們的打擊。

05

抑鬱症患者比例升高

美國青少年的抑鬱症患者人數和自殺率正在直線上升,一定程度上要歸因於社交媒體的盛行。

一方面大行其道的社交網路會讓部分孩子遭受到網路欺凌,因為青少年們非常重視網路上的言論;

另一方面,人們往往傾向於在網路上表現出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一面,這樣會讓別人誤認為大家都過著“完美”的人生而自行慚穢,從而影響了自己的心理健康。

學生們不僅要維護好在學校裡的形象,比如你穿什麼品牌的衣服和鞋子,背什麼樣的書包等,還得忙於建設好自己的網路人設,比如你正在粉什麼愛豆或博主、你有多少粉絲、你發一條推文能得到多少點贊和評論等。

真實身份是年輕牧師的其中一名臥底表示,學生太把社交媒體上的互動放在心上了,社交媒體上的受歡迎程度幾乎決定了他們的社交地位。

“他們的自我價值都被捆綁在社交媒體上,似乎人生的價值全靠自己的照片得到了多少點贊,一旦得不到期望的迴應,他們就會感到很焦慮。”

06

大家看待青少年懷孕的態度跟以前不同

一名女臥底當年高三時未婚懷孕,如今是一個三歲男孩的媽媽。

她表示在那個時候,高中懷孕還是一個禁忌話題,她被身邊的人“放逐”了。

“很多人都對我說,你的人生徹底完了,你要從高中輟學,你上不了大學。

我幾乎沒有得到周圍人的一點點支援,只有冷漠和嘲諷。”

但在臥底期間,她發現如今情況完全不一樣了。

學校會有託兒所,專門來幫助那些懷孕或者生下小孩的女生,讓她們能夠繼續完成學業。

她認為這是很大的進步,但她也建議不要輕易嘗試做青少年父母。

07

他們渴望與人交流

臥底們特意去和一些上課調皮搗亂的、無所事事的學渣、畢業不了的“問題學生”交流,試圖找到他們“墮落”的背後原因。

“當我重回高中的時候,我感觸最深的是當下成年人和青少年之間的隔閡,而且這種隔閡還在逐步加深。

大多數成年人根本不知道現在的青少年每天都在經歷什麼,因此他們在想什麼也就不從得知了。”一位臥底表示,

“其實青少年們特別渴望得到成年人的理解,能夠認識到真正的他們,並體驗到他們內心的掙扎,而不是根據好學生這個標準來區別對待。”

結語

根據相關資料統計,美國高中每年大概有120萬名輟學生,而近年來不少校園問題也層出不窮,比如校園霸凌、毒品氾濫、攜帶槍支等。

這所實驗的高中校長正是有感於青少年不太會和大人說心裡話,只會和同齡人交流,因此突發奇想希望以社會實驗的方式來了解學生,從而達成了與節目團隊的合作。

雖然這部紀錄片揭露了美國高中校園的不少問題,但也不能以偏概全地認為這就是所有美國高中的真實樣貌。

此外,雖然知道節目主角是這些臥底高校生們以及他們如何發現與面對劇烈變遷的校園環境,但是這不代表校園環境甚至學生家長不重要。

對於臥底主角們來說,以一個心智成熟的“高中生”身份重返一次高中,未嘗不是一次彌補青春遺憾的機會。

而親身見證了劇烈變遷的校園環境後,他們也發現了自己與這些青少年的格格不入,人生經驗的不同自然會衍生代溝和不理解。

問題在於,讓這一代美國青少年變得“墮落”的原因何在?是社會大環境的變化,原生家庭的影響,還是個人意志力的不同?

或者這些因素都有,這也是這部紀錄片想要探討的重要主題,在展露當今美國高中真實樣貌之餘,讓大眾能夠理解這一代學生面臨的挑戰,從而更加積極地去尋找解決方案。

此外,在傳統教育體系中,自律能力固然重要,但學生的“自我放逐群像”,並不代表學校、家長和國家沒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