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文化三峽】三峽文化名流,文人墨客的最愛,這些名流你都認識嗎?

長江三峽,之所以引人入勝,單憑其磅礴氣勢麼?

不。單憑氣勢,三峽充其量不過是一幅較為奇特的風景畫罷了。純粹地乘舟觀“畫”,泛泛地“讀”三峽,勞碌奔忙的普通老百姓幾人有此雅興?為數眾多的遊客之所以紛至沓來,除了觀景,大概都想拜會一下歷朝歷代駐足三峽的文化名流吧?!

說文人墨客們唱響了三峽、畫美了三峽,不如說長江三峽專為文人墨客們誕生。四百里山川峽谷,非但流淌著山民和船伕的辛酸血淚,而且攪拌著無數文人墨客的喜怒哀樂……

秭歸屈原祠

屈原老先生是楚國人,其出生地便在西陵峽畔的秭歸縣。一代名臣和愛國詩人的胸襟情懷,其滋潤土壤就在香溪河深處的三閭鄉。覓“三星伴月”,置身“照面井”和“讀書洞”,你準能破譯《天問》、《離騷》的韻律,在鄉民“跳喪”、“招魂”的傳說祈禱裡,久久地、久久地凝望小城,理解“歸州”的含義。

白帝城

詩聖杜甫,曾在雲陽和奉節白帝城旅居數載,作詩400餘首,佔《杜甫詩全集》七分之二。“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是杜老先生眼底的悲慘世界。讀他的詩,即使是絕妙的句子,也難消除我心中“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般的憂鬱,因為詩人一生漂泊,窮愁潦倒……詩仙李白倒是顯得逍遙多了,一曲“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後,前程似乎並不像他想象的那麼美妙:幾遭謫貶之後,提幹的希望破滅,便只好“斗酒詩百篇”了。

秋風亭

白公祠

白居易也是名詩人,曾在忠州為官,作過一些善事。但峽江人偏愛的卻是他的詩。因此他的事業功名死了,詩卻活著。

劉禹錫曾任夔州(今奉節)刺史,他廣採博覽,為後代留下了大量的《竹枝詞》。歐陽修曾任夷陵縣令(宜昌),而這位文人縣太爺,為我們留下的依舊是詩。唯一的例外是客居巫山縣城附近高塘道觀的宋玉,他是楚國的散文大家,竟然在山旮旯鬼使神差般地炮製出了《神女賦》和《高塘賦》,惹得滿世界的人們想入非非,從此“巫山雲雨”便成了長江三峽的代名詞。

現如今,不管你是自宜昌逆水入峽,還是從夔門順流而下,在四百里三峽畫廊,到處都可以拾到古代文豪們遺留的不朽詩篇。

光有詩詞歌賦,三峽還缺少韻味。你到過奉節白帝城麼?其明良殿兩側的東、西碑林定使你眼花撩亂吧?70多塊石刻,鑲嵌著一個燦爛的文化世界。東碑林之書法藝術樸拙、用筆沉摯,融南北書法藝術於一體;西碑林雍容華貴的鳳凰碑和古樸典雅的竹葉碑獨具匠心,這兩塊碑,遠觀是畫,近看是詩,畫面栩栩如生,詩畫渾然一體,堪稱二絕。

雲陽 張飛廟

倘若我們把視線從三峽向上遊延伸,便會有新的發現。始建於蜀漢末年的雲陽張飛廟,現存石碑、摩崖石刻300餘幅、木刻217幅,早至漢唐、晚至明清,其中以梁朝無鑑碑、黃庭堅手書《唐韓伯庸幽蘭賦》、鄭板橋的竹石、蘭石和手書的詩文最為著名。

即使你把目光收回,調轉身子朝三峽出口西陵峽的南津關遠眺,同樣會在當年白居易兄弟與歐陽修、蘇軾父子三人作過前後三遊的“三遊洞”內,欣喜地聞到古色古香:石刻的序文雖因年輪的碾壓難以辨認完整,但古洞還在,大文豪們的精氣神兒還在洞裡哩。

西陵峽口 三遊洞

因此我說,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風景如畫的三峽外在美,而其內在美,則是歷朝歷代的優秀文人用心靈鑄造。

哦,文三峽,漂流著好濃烈的民族氣息喲。可是,作為物質的三峽,能永不泯滅嗎?

文三峽,必將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