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當年的“紀譚”演出一波三折,胡文閣忘詞,譚正巖發文要清理門戶

京劇“譚家”一個神話的家族,傳承了200多年,歷經七代,見證了京劇的興衰。並且現如今譚派藝術依然是京劇舞臺的主流,譚家也在繼續傳承。然而近些年舉辦了許多場紀念演出。但是卻唯獨有一次矛盾重重。

當時最後一場戲是《清河橋·摘纓會》,其中譚孝曾扮楚莊王,譚正巖扮唐狡及前半部楚莊王,胡文閣扮許姬。

中間時段,胡文閣忘詞。這時臺下倒彩四起,觀眾起鬨,場面一度十分尷尬。幸虧後邊譚孝曾先生“勸梓童”那句唱十分賣力氣,可以說是博得了一個滿堂彩,這才壓下了觀眾的倒好。

這件事本身沒有什麼,因為演員出錯忘詞都屬於正常,就是被叫倒好都屬於正常。就連譚富英、馬連良這些名角都曾經在天津演出失誤過,被叫過倒好。

然而事後譚家人的做法則是有些不妥當,反而勸觀眾應該多包容。大體的意思是這個角色本來是閻桂祥的,結果因為身體原因閻桂祥沒有辦法出演。於是胡文閣臨危受命,是救場唱戲演出,這種精神是美德,值得讚美。

其實譚家父子沒有必要解釋這個事,觀眾買票看戲,就有資格叫倒好,談不到什麼包容不包容的。沒有必要將臺前幕後的事情搬出來,這是放在現在叫倒好,如果演以前早就轟演員了,更有甚者茶壺茶碗就飛上來了。

京劇 演員出錯之後更多的應該是反思自己,爭取下一次演出能夠不再出錯。當年的“紀譚”演出也是一波三折。

除了胡文閣的忘詞引發熱議之外,前期的準備工作也是十分不順利,當時譚家第七代傳人譚正巖還曾經發文質疑譚門的傳人不主動積極參加,並且還說出了“清理門戶”這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