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俄羅斯三大“戰鬥民族”: 車臣墊底, 哥薩克居二流, 一流的是誰?

談及如今的俄羅斯,人們自然會想到“戰鬥民族”這個詞。尤其是在近期仍舊持續交火的俄烏衝突中,由“高加索強人”卡德羅夫率領的車臣武裝力量的強勢登場,更是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車臣人給人們的首要的印象就是勇猛彪悍。這個從17世紀開始就生活在戰爭中的特殊族群,以其強悍的戰鬥力,打過波斯帝國,死磕過奧斯曼,硬鋼過俄羅斯。

儘管在一次又一次地統治與反統治、殖民與反殖民、壓制與反壓制中屢敗屢戰,但幾百年來,車臣人骨子裡那種桀驁不馴的基因從來沒有被馴服。

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車臣人就以其勇猛敢戰打得俄軍一個裝甲旅全軍覆沒,俄軍於此役中雖佔領車臣首府格羅茲尼,但卻付出了傷亡4000餘人的沉重代價。

在車臣人的兇狠打擊之下,俄軍不得不灰溜溜撤離車臣,自此,車臣分離傾向愈演愈烈,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威信大跌、顏面掃地。

車臣人這種難以馴服的彪悍,讓俄羅斯很是頭疼,直到政治強人普京的上臺,俄軍的鐵拳重重打在了格羅茲尼,車臣才成為俄羅斯忠心耿耿的“小弟”。

所以,無論從歷史,還是從現在的角度來審視,在很多人看來,車臣無疑是俄羅斯最具戰鬥力的“戰鬥民族”。

事實上,俄羅斯內部的“戰鬥民族”可不光是個車臣,哥薩克也是世所公認的狠角色。

首先在這裡要強調的一點是,哥薩克人並不是一個民族,他是一支於13世紀,為追求自由,不願臣服於金帳汗國統治的斯拉夫人。

這些斯拉夫人或不滿蒙古人的統治,或為了追求自由,或受到蒙古人的迫害等因素,逐漸遷徙到了頓河、第聶伯河流域。

由於流浪到這些地方時常受到其它部族的襲擾,這些人為保護人身安全和財產,便憑藉著令人驚歎的馬背功夫,自發組成了哥薩克軍事集團。

這些斯拉夫人本就勇猛善戰,加上追求自由,因此,在突厥語中“哥薩克”便成為了他們的統一代稱。

哥薩克作為一個準文化軍事組織,他們不僅不是一個民族,而且因為分佈在整個東歐平原,哥薩克人又有“頓河哥薩克”、“第聶伯河哥薩克”、“烏拉爾河哥薩克”,等等。

但要說到是,無論他們如何細分,外界統一將其稱呼為“哥薩克”。可惜,這群追求所謂自由的哥薩克人,最終還是無可避免淪為了沙俄的爪牙和鷹犬。

17世紀,嗜土成性的沙俄大肆向周邊擴張,近在咫尺的東歐平原上的哥薩克人自然也逃脫不了他們的魔爪。

沙俄為征服哥薩克,一方面用盡血腥的手段予以鐵腕鎮壓,另一方面又極力從哥薩克內部大搞分化、瓦解,並許以豐厚獎賞,竭盡所能地拉攏哥薩克上層。

在沙俄軟硬兼施之下,驍勇善戰、兇殘成性的哥薩克人自此淪為沙俄最得力的打手。

在對外擴張方面,哥薩克人成為了他們手中的利劍,劍之所指,摧枯拉朽;在對內鎮壓起義浪潮中,哥薩克騎兵刷過,寸草不留;在反抗外敵入侵中,哥薩克人更是表現搶眼。

1812年,法蘭西皇帝拿破崙調集大軍六十多萬征伐沙俄,哥薩克騎兵憑藉著高度靈活和持久作戰的優勢,在拿破崙進攻的時候騷擾;在宿營的時候偷襲;在撤退的時候追擊,哥薩克騎兵馬刀所過,法軍人頭滾滾落地。

以至於拿破崙痛苦地哀嘆:“如果我的部隊裡有哥薩克騎兵,我會用他們席捲整個世界。”,由此可見,哥薩克的兇悍,因此,說他是俄羅斯赫赫有名的戰鬥族群,實在不為過。

所以,就戰績和兇悍度來講,哥薩克要略勝於車臣人。

遠的且不論,就說近的。1999年第二次車臣之戰,90名哥薩克人在情報有誤的情況下,空降776高地。

這個高地當時對於俄軍後續部隊能否順利向前推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哥薩克人搶先一步佔領了776高地後,按原情報顯示,他們頂多會遇上不過百把人的車臣叛軍。

可沒想到,佔領776高地不久,遭遇的卻是2500名車臣人!這是什麼概念呢?從單兵作戰角度來看,也就是說,每1名哥薩克人要單獨幹掉將近28個車臣人!

光是看這種實力懸殊的單兵對比已經夠嚇人的了,如果把車臣人兇狠的戰鬥力也考慮進去,再加上車臣人擁有的火炮等先進武器,可以想象,哥薩克人的處境幾乎是猛虎遇見了群狼了。

任憑猛虎如何厲害,也招架不住群狼的輪番撕扯,看看臺面上的資料,估計這場仗裡,哥薩克人恐怕是要全軍覆沒。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後這群哥薩克人竟然與車臣人打了三天三夜,車臣叛軍始終無法拿下776高地。戰鬥進行到最後一刻,山頭上的哥薩克人僅剩下23人,車臣叛軍卻傷亡近千人。

山下屍山血海,山上焦土冒著白煙,戰爭的雙方殺紅了眼。

最終,哥薩克人因為缺乏及時必要的支援全部戰死,而車臣叛軍在丟下700多具屍體後,才勉強拿下這座高地。

故此,單就這次哥薩克與車臣人的正面“硬槓”來分析,說哥薩克戰鬥力略勝於車臣人算是謙虛的了。

然而,如果要把車臣與哥薩克做個比較,我們會很清晰地發現:車臣人也好,哥薩克也罷,這兩個民族(族群)共同點在於,他們都是被俄國人摁在地上摩擦起火花後才臣服的。

固然,從歷史上的表現和現實的行動來看待,他們都屬於妥妥的戰鬥民族,這一點沒有什麼值得令人懷疑的。

但,嚴格意義上來講,他們在俄羅斯這個國度裡,還算不上頂尖級的“戰鬥民族”。

那頂尖級的“戰鬥民族”是誰呢?或許很多人誰也不會想到,但如果翻閱一下沙俄過往的歷史,就會知道,楚科奇人才是俄羅斯歷史上最狠的“戰鬥民族”。

關於楚科奇這個族群,中國古代就曾有過詳細的介紹。在唐朝歷史書《通典》中記載:

文獻記載比較長,故不在此全部列出,大意是,在堪察加半島以北有個國家叫夜叉國,這個國家的居民穿著海豹皮、狗皮做的衣服,用石頭和骨頭做箭簇,長相青面獠牙,驍勇善戰。

從唐代的這段文獻史料記述的情況來看,楚科奇人所在的國度之所以被叫作“夜叉國”恐怕與他們傳聞中面目猙獰的形象有很大關係。

這些有關楚科奇人的軼事傳聞,都是從勘察加上的流鬼國使者口中得知的,到底楚科奇人是個什麼樣的族群,唐代中國人並不是很清楚,大多也僅停留在鄰國的口述傳言當中。

而楚科奇人真正進入現代文明視野的,則是沙俄向東擴張。

17世紀初,沙俄向東一路迅猛東擴,哥薩克騎兵作為彼時縱橫天下的鐵騎,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將入侵的勢力遍及整個遠東,甚至還一度推進到了堪察加半島一帶。

就當時整個沙俄東擴的腳步來看,儘管他們在西伯利亞的瘋狂擴張,也曾遭遇到當地居民的頑強抵抗,但沙俄軍隊憑藉著工業革命帶來的先天優勢,對那些落後的蠻荒部族,基本上形成了降維打擊。

沙俄軍幾乎沒遇到太過強力的阻擋,在17世紀末期就將足跡踏遍了整個東北亞。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屢戰屢勝的沙俄軍隊不會想到,他們在堪察加半島以北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而抵抗沙俄急先鋒哥薩克騎兵的,正是楚科奇人。

有史料詳細記載哥薩克騎兵與楚科奇人正面戰鬥的,是1730年的柏林河之戰。在這場戰鬥中,沙俄派出150名哥薩克騎兵。

這些哥薩克騎兵久經沙場,各個兇悍敢戰、生性殘忍,與楚科奇人在柏林河甫一交戰後不久,哥薩克人就被打得狼狽而逃,驍勇的楚科奇人不僅打得哥薩克騎兵丟盔棄甲,而且還將他們的頭目舍斯塔科夫當場擊斃。

沙俄咽不下這口氣,於是在第二年又派出了215名哥薩克騎兵和200多名土著僕從軍隊楚科奇人發起了血腥報復。

哥薩克人光是乘坐的鹿拉雪橇就有700多輛,他們順著阿納德爾河而下,穿過別拉亞河和山谷凍土帶,來到了楚科奇海沿岸。

在接下來的幾周裡,他們沿途掃蕩了大大小小的楚科奇人營地,在接下來在石中山這個地方發生的戰鬥中,俄國人取得一些小勝,但此時並未傷到楚科奇人的筋骨。

正當俄國人歡欣鼓舞以為戰勝楚科奇人時,楚科奇人以敏捷、靈活的小股作戰方式,襲擾的駐地的哥薩克人痛不欲生。

漸漸地,沙俄軍隊中有越來越多的人突然消失,不少人在一覺醒來後就成了楚科奇人的俘虜。

惱羞不已的沙皇大發雷霆,命令沙俄軍隊繼續加大圍剿力度,企圖把楚科奇人趕盡殺絕,只是沒想到,這一打就是30多年,楚科奇人不僅沒有被打敗,而且越打越強,倒是素有沙俄急先鋒的哥薩克人在楚科奇人的地盤下被撂下一具具數不清的屍體。

在沙俄對外擴張的道路上,從來沒有哪個國家和族群能如此強悍地抵抗俄軍這麼久,給俄軍造成沉重打擊,即便是號稱天驕之子的蒙古人後裔所建立的幾個汗國,都沒能擋住沙俄對外擴張的步伐。

可楚科奇人卻出人意料地做到了,而且還令沙皇痛苦不堪。

在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漫長戰爭後,沙俄始終沒能征服這個生活在勘察加半島以北的“戰鬥民族”。

最終,素來以兇狠殘暴著稱的沙俄,不得不用一紙《異族人管理條例》這個法律條文,正式承認了楚科奇地區的獨立,並言明楚科奇人享有免勞役、不納稅的特權。

這是很了不得。在沙俄時代,勞役和納稅是所有沙皇腳下臣民們的重要內容之一,而楚科奇人竟能被豁免掉這些,可以說沙俄宣佈此法律條文,無異於公開宣告挑戰楚科奇人的失敗。

所以,綜合上述來看,車臣不敵哥薩克,而哥薩克又不敵楚科奇。因此,俄羅斯三大“戰鬥民族”,楚科奇人排第一流,哥薩克人則要屈居二流了,至於第三墊底,恐怕得車臣人莫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