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遊平遙古城, 賞中原明清四合院

平遙古城內的傳統民居,既運用中原地區漢民族具有普遍性的建築手法,又有著當地鮮明的地方特色。城中具有保護價值的傳統四合院有3797處,其中400處儲存完整,原汁原味地保留著明清時代的形態神韻。

建築形式特徵:

從外觀上看,平遙民居呈”外俊內秀“特點,院牆四壁高過屋頂,圍繞全宅,封閉嚴密,只有宅門是唯一對外的通道。

從建築結構看,平遙民居的形式主要是木結構的磚瓦房,或者是磚瓦窯洞加木廊外簷。少數財力厚實的人家還在窯洞或房頂端再建磚木結構瓦房,建成二層閣樓,多為閨閣小姐居住。

儒家文化的體現:

平遙民居中處處體現著儒家”三綱五常“的道德觀念和禮制格局。四合院內房屋軸線分明,左右對稱,高低有章,尊卑有序。建院以正房為主,正房的開間必須用三、五、七等陽數,按儒教禮制”九“為數之極,所以禁用九開間。

平遙四合院中,正房為”君“,上限為全院最高,東西房為“臣”,不僅上限低於正房,而且開間、口面、入步也必須小於正房。其中西方又要低於東方,平遙民間有“不怕青龍高萬丈,只恐白虎抬了頭”之說。

道家文化的體現:

平遙民居建築文化中,對道教文化涉獵亦十分廣泛,諸如測定院址的方向,確認院址中吉凶位,還有在宅門入口處修建影壁,體現趨利辟邪、拒鬼於門外的道家思想。

土地龕多在與大門相對的影壁上或在宅門裡側的牆上,平遙歷來人多地少,小小神龕的存在,反映了世世代代的人民同大地母親的情愫,也是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歷史文明的折射和凝結。

民俗的體現:

宅院簷下的木雕、雀替、彩繪、院中的石雕、磚雕等飾品,其題材多以祈盼平安,追求多子、多福、多壽的“三多”為核心,有三星高照、五福捧壽、明暗八仙等,深深寄託著院中主人的美好祝願和人生嚮往。

為何平遙民居能保留完好?

一是由於在明代中期以後,平遙商貿經濟的悄然崛起,尤其是清代道光初年平遙票號的迅猛發展,使平遙成了一個“進了平遙城,銀子元寶絆倒人”的富足之地。城內匯聚的財力雄厚的富商大賈、商界精英,多開始置房買地,建院蓋房,大部分民居四合院在這個時期紛紛建造起來。

二是因為這些宅院建築精良,用料講究,與別處相比,堅固長久,加上平遙氣候乾燥,多數民居至今完整留存下來。

三是由於平遙乃唐堯故地,民風淳厚,後世子孫對先人遺產愛惜如金,“建設性”破壞少而又少,終於使古城諸多珍貴的建築遺產至今保留下來,自然而然地儲存了明清時期的民俗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