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橫穿世界兩大著名沙漠的尼羅河, 為何水土流失程度還不如黃河?

如果仔細研究埃及的衛星地圖,我們就能發現,除尼羅河兩岸綠洲之外,其他地方皆被沙漠覆蓋,所以,

埃及總體上是一個被沙漠覆蓋的非洲國家,尼羅河則被埃及人稱為是“上帝最大的恩賜”。

眾所周知,古文明離不開大河流域,黃河和長江孕育了古中國文明,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塑造了蘇美爾文明,古印度文明則和印度河有關,而創造了世界建築奇蹟即金字塔的埃及也離不開尼羅河。

尼羅河是埃及語中“大河”的意思,一般來說,一條大河只有一個發源地,但尼羅河比較特殊,它有兩個源頭,初中地理應該介紹過,

一條叫白尼羅河,另一條叫做青尼羅河,

分別發源於海拔皆兩千米以上的中非山區和衣索比亞高原,在蘇丹境內合流,才形成我們所熟知的尼羅河。

要論起尼羅河流經的環境,那可要比黃河更加惡劣,

其東邊是阿拉伯沙漠,西邊則緊靠聞名遐邇的撒哈拉大沙漠,

如果自身沒有一定“實力”,想從如此廣袤的沙漠中“全身而退”則簡直比登天還難。

尼羅河不僅沒有因沙漠而斷流,反而在地中海沿岸衝出了一個尼羅河三角洲,這裡也成為了非洲較為富庶之地。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尼羅河很少出現大規模的水土流失情況,而黃河的水土流失現象要比尼羅河更加嚴重,這是為何呢?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水土流失”這個詞的真實含義,它所發生的前提條件就是必須要有水,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雨水,水土流失是在自然或人為的因素下使雨水不能就地消納,那麼剩餘的雨水除會暫時儲存在低窪處之外,也會順著地勢往低海拔地區流動,整個過程也會沖刷鬆軟山體表面的泥沙,從而造成土壤的被迫流動,這就叫做水土流失。

輕微的水土流失本身沒有什麼危害,反而會給下游帶來肥沃的耕地,但凡事都有一定的閾值,超過這個數值,則事情會朝著相反的性質發展。

大規模的水土流失,除了會堵塞並抬升河道,形成危害河道兩岸居民生命安全的地上懸河之外,同時也會使河道出現更多不穩定的情況。

流經沙漠地區的的尼羅河為何少有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呢?

前面提到,水土流失包括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兩個方面,至於人為方面的因素,這都是些老生常談的話題,筆者就不在這裡贅言了,

無外乎是人類不合理的耕種和採伐活動導致了植被被破壞,從而改變了土壤固有性質等等。

尼羅河和黃河附近都有人類的活動,所以兩者在這方面接近,沒有討論價值,更為關鍵的則是自然因素。

尼羅河源頭之一的青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的一帶,海拔約為2千米,東西地勢起伏較大,

看上去就像是高配版的黃土高原。

衣索比亞高原屬於沉積岩地質,是第三紀地殼斷裂和岩漿湧出的共同結果,地表構成以玄武岩為主,性質比較脆弱,所以

每到雨季,衣索比亞高原也會發生一定的水土流失,部分流動土壤也會進入到尼羅河當中。

不過其中的含量則非常有限,別看其岩層容易被水蝕和風蝕,但和黃土高原的鬆軟土質比較起來,被玄武岩覆蓋的衣索比亞高原似乎給不了流經此地的河流多大的發揮空間,心有餘而力不足,河水只能帶著“遺憾”離開這裡。

I另外需注意的是,衣索比亞高原腹部熱帶季風明顯,有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的週期性坐鎮這裡,夏季為高原帶來了豐沛的降水,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同時也澆灌孕育了一片茂密的叢林。

所以衣索比亞高原並不是一塊又一塊裸露的地表環境,雨水對其地表土壤的沖刷作用也是非常有限,充其量也只是給尼羅河帶來週期性的河水氾濫而已。

再來看看白尼羅河,它的發源地是非洲中部的大湖地區,

起點為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即維多利亞湖,最遠處則可追溯到盧安達境內,因其流經東非大裂谷,所以上游必然會出現許多急彎瀑布,按道理,巨大的地勢差會將上游沖刷的泥土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下游。

但趕巧的是,人家位於赤道附近,且介於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分佈的區域之間,降水量豐富,這點毋庸置疑。

關鍵是其上游流經地區覆蓋率較高,

土壤縱使表示,自己願意尾隨著雨水的腳步周遊世界,但其表面的植被會牢牢束縛住土壤的“腳步”,讓其難以移動寸步。

好不容易擺脫植被束縛的土壤,

在進入南蘇丹境內之後,遇到了一塊麵積巨大且地勢平坦的沼澤地帶,

這些“重獲自由”的土壤又被迫沉降於此。

白尼羅河本身就少得可憐的泥土又在這裡損失了不少,在流經南蘇丹白尼羅河上游盆地之後,“清洗乾淨”的白尼羅河只能繼續向北稍偏東方向流動。

白尼羅河上游降水量豐富,又有維多利亞湖做最終的支援,而在流動過程中在南蘇丹境內又匯聚了多條支流,可實際上,

白尼羅河給尼羅河中下游帶來的水量不及總水量的30%,

因為湍急的青尼羅河水在和白尼羅河匯聚之時,會將白尼羅河水往回擠兌,形成一個巨大的湖泊,此時白尼羅河水中的泥沙更是往上游堆積。

所以,尼羅河上游,即

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有沖刷土壤的潛能卻沒有塑造大規模水土流失的優勢條件,

最終“兩兄弟”在喀土穆匯合,成為尼羅河,而中下游則繼續向撒哈拉和阿拉伯沙漠地區挺進,這裡最有可能造成大規模的水土流失,可實際情況真是如此嗎?

尼羅河在蘇丹德巴地區接納了一條名叫邁利克幹河的支流之後便頭也不回地開入沙漠地區,先是經過一層基岩山谷,這裡也是尼羅河地勢的分水嶺,

原本在300多米左右海拔地區流動的尼羅河,經這個地方之後則直接降到了100多米以下,並塑造了該流域壯觀的六大瀑布。

再往下,則需面對人為工程的阻礙,埃及從1960年到1970年,前後耗費10年時間在境內修建了一座著名的阿斯旺大壩。

尼羅河經過第三瀑布之後,直接匯入到由阿斯旺大壩攔截而形成的納賽爾湖中,最終又透過阿斯旺大壩“過濾”後,繼續向下流動,而這座大壩在整個過程發揮了繼續攔截部分泥沙的作用。

尼羅河流進埃及,便是真正進入到了沙漠腹地,這是尼羅河當中泥沙最可能也是最後的來源之地。可惜的是,

埃及南部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氣候非常乾旱,全年降水量稀少,缺少雨水沖刷的強勁幫手,

除了每年“五旬風”能夠將部分沙石刮進尼羅河中之外,撒哈拉沙漠以及阿拉伯沙漠的沙石很難直接進入尼羅河。

況且這裡的地形也較為平坦,海拔起伏均在100~700米之間,

沒有較大的地勢差為尼羅河提供巨大的動力勢能,尼羅河也無法猛烈的沖刷周圍的土壤,

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

再加上氣候炎熱乾旱,尼羅河周圍也沒有什麼支流可以匯入其中,所以在尼羅河的中下游階段,其中蘊含的泥沙數量,理論上只會有減不增。

最後剩餘的部分泥土在尼羅河出海口堆積成為一個尼羅河三角洲,經過數萬年時間的外力作用,這個三角洲的面積有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另外,亞歷山大港目前還在海邊,

說明海洋的侵蝕作用和河流的堆積作用已經達到一個平衡點,

這也說明了來自尼羅河中上游的泥沙並不多,至少並沒有出現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

黃河為什麼水土流失嚴重?

其實,要仔細分析,並不是河流導致了水土流失現象的出現,而是河流本身就是水土流失的最大“受害者”,黃河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黃河長約5494公里,流經9個省份,從發源地即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脈到入海口東營市,

其中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段就是黃土高原,也就是陝北地區。

水土流失的三要素:多暴雨,地形起伏較大且地表地質疏鬆,沙漠地區幾乎不滿足前兩個條件,而這三個條件,黃土高原幾乎都能滿足。

首先,是黃土高原上的“黃土”,本身就是一種結構分散的風化沉積物且在黃土高原上有幾十米甚至一兩百米的厚度,

這種土壤不僅不適合植被生長,反而容易遭到風力侵蝕,和衣索比亞高原上的玄武岩相比,這種沉積物非常容易被雨水沖掉。

當雨水達到一定程度時,黃土高原表層的砂石質地細小,難以使雨水快速滲透到地表以內,從而在黃土高原表層形成一股又一股的引流。

而引流又會將這些顆粒細小的沙塵和沙石混合在一起,最終在雨水的推動下,這些伴隨著引流高速旋轉的沙石會帶走黃土高原表面的土壤,最終匯入黃河並透過黃和搬運到下游。

另外,在黃土高原甘肅地區,還含有一種抗蝕能力較差的紫紅色粘土,不僅容易被沖刷,同時也易造成大規模滑坡。

其次,黃土高原雖然位於溫帶和半溫帶搭界的乾燥少雨地區,但並不代表這個地方全年沒有雨水,

七八月份是黃土高原降水最為集中的季節且以對流強降雨為主,

雨水向來“不患寡而患不均”,突如其來的暴雨遠比均勻分佈的小雨沖刷能力要強。

最後,就是黃土高原東高西低且地形起伏較大,

黃土高原海拔一般介於800~3000米之間,而黃河在黃土高原的出口海拔只有300米左右,這種巨大的落差,給黃河提供了巨大的動力勢能,匯聚在黃河中的泥沙幾乎難以在黃河高原沉積下來,而是會透過黃河強大的搬運能力直接帶到中下游地區。

總結

綜合前面所提內容,黃河和尼羅河其實都有水土流失現象,其中,

尼羅河水土流失主要發生在衣索比亞高原地區,

但因其植被覆蓋較高其岩層質地較為堅硬,衝入尼羅河當中的泥沙也就極其有限,充其量也只是形成下游河谷平原和三角洲而已。

而黃河則體現在黃土高原地區,

因其地表覆蓋的土質鬆軟,降水集中且東西地勢起伏較大,匯入水中的泥沙來不及沉降會直接搬運到河流下游,不僅在下游地區沖刷出了一片又一片的平原,同時也使黃河成為了危及一方的地上懸河。

歸根結底,流經沙漠地區的尼羅河,其水土流失程度並沒有黃河這麼嚴重,而尼羅河下游河道氾濫和沉積的過程也要比黃河更加緩慢,更加溫和,其中自然因素真的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