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內自邊界行】張筱坡:從內江到威遠,一個鹽商大院的前世今生

春節朋友踏青後告知威遠縣高硐村肖家山有一處鹽商宅院,近日專程前往高硐村肖家山尋訪,幾經打聽得知原為自貢鹽場風雲人物張筱坡的大宅院。這是繼內江凌家的宋家大院後,痛快旅遊內自邊界行尋訪到的第二座鹽商大院。

從自貢北環路過威遠河高硐橋,向左一直沿著向高公路上坡,再從威遠農商銀行旁邊的小路上山就能直達張筱坡宅院。

張筱坡(1877—1948)原名鵬翼,字筱坡,四川富順沿灘犀牛口人,光緒秀才,自貢地區近代著名鹽商。其父張天爵以井河櫓船運輸井鹽起業,後佃井煮鹽。承父業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集資租井推滷煮鹽,又乘政治風雲,拓產銷之業,逐漸成為自貢鹽場產運銷經營活動中舉足輕重的商人。加之膽識過人,張筱坡又為鹽場對外之代表者。

張筱坡出生於沿灘,早年遷居威遠河肖家山,但一直落戶在自流井,是一個地道的自貢地區人。張筱坡在高硐地區與人合建高硐橋,建立高硐碳商小學(原自貢高硐小學)。

張筱坡宅院現存規模較大,由傳統川南民居四合院和兩棟民國建築組成。雖然建築部分毀損,不過依然保留著鹽商大宅的風采。

這棟典型的民國建築,底樓用黃漿石砌築,二樓則採用的青磚修建。

屋頂的小青瓦已改為現代彩鋼瓦片,這個位置能看到民國建築二樓的木頭,不知是不是二樓木板支架?

民國建築旁邊是一個傳統川南民居四合院,只是後來的居民沿著通道搭建了一些磚砌建築。

四合院的大門已被佔去了一半,大門上殘存著一對門釘,左邊的串架牆也部分裸露。

傳統川南四合院的修建時間明顯比民國建築早許多,早已人去屋空的四合院顯得非常破敗,整個建築佈局未有大改動,只是後來分隔為多戶人家居住。

整個四合院近似一個正方形,面積也不算小。正堂的毀損相對更嚴重,其地基比廂房略高。

屋簷下的撐拱和垂花

四合院大門外側殘存著部分木格窗

傳統四合院與又一棟民國建築連線處,傳統中式建築與中西融合建築直接對比。

這棟民國建築呈L形,規模較之前的那棟更大,部分門窗保留著當年的風貌。

張筱坡宅院的民國建築老窗戶整體儲存較差,只有這棟外側還有幾扇窗戶基本完整。

民國建築底樓的通道

L形民國建築的外側,二樓的窗戶和屋頂毀損嚴重,整體依舊顯得比較氣派。

張筱坡宅院也是遵循的背山面水基本格局

站在水塘邊眺望張筱坡宅院,不由想起了一句話“曾經有多輝煌,現在就有多落魄。”讓人無限的感慨!

時光荏苒,張筱坡宅院雖早已褪去了昔日的榮光,不過依舊能看出曾經的鹽商大宅的風采。其作為著名鹽商的宅院,不僅保留著傳統四合院建築,也有兩棟民國時期建築,對於研究威遠河流域的鹽業經濟發展和建築藝術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