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老年人吃藥經驗十足,不能吃藥,不能吃藥,這些常見病,你知道嗎?

中國有句古話,“久病成良醫”。二毛總遇到很多吃藥“經驗十足”的老年人,自信滿滿的說:我這年紀大了遇到的病也不少,吃藥經驗多了,一些常見的頭疼腦熱,簡單吃藥不就搞定了?

有研究發現顯示,我國老年人中有51。33%每天服用一種或一種以上藥物,其中18。74%老年人需每天同時服用3種藥物,2。52%老年人每天需同時服用6種以上藥物。有的老年患者,甚至“只要舒服點,沒有我不敢吃的藥”。

在臨床經驗中,不乏常有老年人因濫用藥導致藥成“致命藥”的情況。2018年11月,臺灣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陳亮恭教授曾發表研究報告稱,多重用藥、經常服用藥品的老年人看急診、住院風險較高,且容易骨折,失智機率更是其他同齡人的4~7倍。近年來,老年人服藥不當造成肝腎損傷的報道也層出不窮,大部分都是“自我診斷、自我藥療”引起的。

根據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7年)指出: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報告佔總報告數的26%,且這一數字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一項調查報告也注意到了老人藥物濫用的現象。按他們的推算,全美至少有220萬的老年人面臨著藥物濫用的風險。

目前,我國老年人的健康素養水平還處於較低的狀態,濫用藥物主要有以下原因:

選藥不當,治療缺乏針對性;

用藥不當,超規定劑量服藥或者隨意延長縮短用藥時間;

不合理的聯用藥物。

那麼在老年人中用藥容易出現哪些錯誤的做法?

1.點點的不舒服就用藥。

(1)很多老人都會有這麼個毛病,知道自己身患某種疾病又未完全治癒,亂服藥。比如是

胃病

,在感到胃部不舒服的時候就服用一些非處方藥。

(2)不清楚自己有沒有病,不舒服就按照自己所猜想的疾病來吃

以獲得安全感。

以上的兩種情況造成的結果是沒病亂用藥,或者有病沒用對藥

。其實有時候身體的不適不一定是疾病所帶來的後果,不一定需要用藥物來治療。比如我們經常

熬夜

加班的人在晨起的時候感到頭暈頭痛,但只要我們給予身體充足的休息睡眠,頭痛的症狀又會馬上消失。此外,隨著年紀的增長引起的器官、組織退行性改變,一般是不可逆的,服用藥物非但起不到效果,反而容易導致藥物不良反應。

2.把廣告藥當"神藥"用。

吃藥到底聽醫生的還是聽廣告的,我們年輕人都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說,常常看見聽見的廣告藥才是放心藥。這不過是他們在日積月累的廣告藥洗腦式的宣傳藥效,而不知道其中的安全性。老年人非常容易被廣告忽悠,也容易聽信別人的介紹,把購買藥品、保健食品、保健器械當作身體的靈丹妙藥。

3.自己是"醫生"給自己開藥。

“久病成良醫”在二毛看來是謬論,老年人雖然年紀大,但不是百病都經歷過,更不能說能自主診斷疾病了,況且不少症狀都是心理不良影響下產生的。對於感冒之類的常見病,自我藥療未嘗不可,但自己充任醫生,任何病都憑經驗服藥,弄不好會延誤病情。因此,最好經過醫生診斷,對症下藥。

4.新藥貴藥就是好藥。

其實不然,許多新藥都是在原材料上稍作變動,甚至有些藥只是把膠囊外殼更換後直接上市面的,當然這得逃過藥監局的監督,冒的風險較大。但是在藥物的原料上用其他替代不一定就是見效快的,有可能藥效是一樣的,但是

製藥

的原料貴,造成製成的藥品也貴。有些新藥也會在臨床動物試驗後就開始出售,對人體有沒有不良影響是沒有百分百的報告的,所以用新藥有可能是你自己在試藥。醫生還缺少臨床經驗,藥師缺乏用藥經驗,所以病人不能一味依靠新藥治療。而且,藥價的貴賤,不是根據藥物對某一疾病的療效而定,而是根據其原料成本、工藝過程、銷售環節等因素決定的。

二毛有話說:年紀越大,吃的

藥物會

越多,次數也會越來越頻繁。但

吃藥

也是有講究的,吃的藥越多越頻繁,在體內產生的耐藥性也會逐漸增強,對藥物的依賴也越來越大,藥品的不良反應也隨之增多。所以,服藥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