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人在旅途】這個河南人的墓,竟然是,這個地方你去過嗎?

說起蘇東坡,可謂是“全才式的藝術巨匠”,無論是文學界、書法界、美食界、美術界,甚至是水利界,他都是建樹卓著的名人。

可誰能想到,這個一個四川人會交代後人將他安葬在河南郟縣。

身為河南人,家鄉的三蘇園過去一直叫“三蘇墳”,原來並不是一個讓人感興趣的景點,畢竟是“墳”,好歹不是一個很喜慶的地方!

因為現在這個特殊情況,大家都儘量不遠行,我就儘量在家鄉閒悠,這就有機會重遊三蘇園!

三蘇園的大門依然是那麼古色古香,票價針對郟縣縣內和縣外優惠幅度不同,我因為辦的有電子旅遊卡,很順利地就免票進來了。

三蘇園佔地面積很大,從導覽圖上就可以看出來。大概由三蘇紀念館、三蘇墳、廣慶寺等組成。

進門遠遠看到的就是三蘇紀念館,這是是一座集展陳、文藝演出、三蘇生平介紹為一體的大型展館。

館內全面展示三蘇父子豐富的人生經歷,卓越的為官政績、深邃的哲學思想,以及三蘇輝煌的文學藝術成就。

館內對父親蘇洵,兒子蘇軾、次子蘇轍的生平介紹的夠詳細,圖文並茂,一時半刻我也介紹不完。

但我最有印象的就是蘇軾一生屢經坎坷,卻總能從容面對,正如其寫得那首“定風波”中展示的一樣:“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三蘇紀念館往北,是一座高4。2米的中年蘇東坡石像,東坡中年布衣石像由磨光青石砌成,工藝細膩,形態逼真,手持書卷,面向西南家鄉的方向,似乎在沉思,似乎在遙望。

往北看,數棵百年古柏下,門前兩列石馬石人的所在,就是三蘇墳了。

然而,路邊無意中的一瞥,讓我如獲至寶,有重大發現!

就是路邊這座蘇仲南夫婦墓,徹底坐實了蘇軾、蘇轍葬在郟縣這個事實。

其實,在1972年前,郟縣三蘇墳的真偽問題在學術界一直爭論不休,1972年以後不再爭論,就是因為發現了這個很有價值的古墓葬。

1969年當地生產隊澆灌農田時發現了被水衝開的蘇仲南夫婦墓穴,發掘出來的墓誌銘上寫著:宣和五年十月晦日,合葬於汝州郟城上瑞裡先塋之東南巽隅。

蘇仲南系蘇轍之次子,1972年經蘇學界專家對此綜合考證無疑點,自此全國公認蘇軾、蘇轍二人葬郟縣,墓誌銘原件現存放在河南省博物院。

不知怎麼的,接下來的遊覽,我的感覺真的是與以前不同,好像第一次來一樣。

三蘇墳門前的已經屹立900多年。

進三蘇墳的第一眼,就看到一座青石牌坊,上書“青山王瘞”,青山王瘞(yi)為明代郟縣學者王尚絅 所立,也是由

王尚絅  所題。一個官至浙江布政使的封疆大吏,親自為書寫並樹立石坊,足見此地的真偽。

最有意思的就是這個“瘞”字,這個“瘞”由病字旁、郟字左半邊,下面一個土,我們郟縣人就賦矛了它特別的解釋,竟思是蘇車坡因病去世後葬在了郟縣這片土地上,

瘞“字在字典裡是“掩埋、埋葬”的意思。

往前走,就是歷代祭祀三蘇的饗堂,屋內西壁上的清代石刻字型飄逸,已經被後人撫摸、拓印而致非常光滑。

作者似乎是“北山李之英”,不知何許人也!

院中古代碑刻眾多,精品也是不計其數。

清代石刻居多。

三蘇的墳墓就在院子最後的柏林中,古柏參天,環境靜謐。

其實,就衝這百年古柏和到處可見的古石刻,也可以印證三蘇與此地的關係非同小可了!

走出三蘇墳的院子,環顧四周,北望是連綿不斷的丘陵山地,南望是一馬平川的平原,我似乎理解900年前的蘇東坡為何將自己的身後事安頓於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