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錢學森的侄子錢永健獲諾貝爾獎後發言:我姓錢 ,但我不是中國人

“我姓錢,但我不是中國人,也不太會說中文,我在美國出生和長大,我是一個美國科學家。”

這是2008年,錢學森的侄子錢永健在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之後,面對我們的媒體記者採訪時說的一句話,說這話時,他表情很輕鬆自如,似乎沒覺得有何不妥之處。

這段採訪被報道出去之後沒過多久,他就被不少網友親切問候了,“你是哪國人,我們沒什麼興趣,但你這番言論辱沒了”錢“這個姓氏。”

其實這些年,網友已經開明瞭很多,不太會像以前那樣用道德或國籍綁架一個公眾人物,但畢竟是在國際場合,錢永健的身份又有點特殊,所以這番言論的確非常不合適,因此被看不慣的網友怒懟,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兒。

人各有志,愛國也不能強求,只要不做損害中國利益的事情,無論是哪國國籍,都沒什麼可指責的。

真正讓人氣憤的是,那些賺中國人的錢,還說我們傻的人,可這種人一般偽裝得很好,輕易不會被人發現。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才流失就一直是讓很多國人痛心的一大難題,僅以2019年的資料為例來簡單說一下。

2019年全年,我國畢業大學生總數為820萬,選擇出國留學總人口為66.21萬人,比例為8%,每100個大學生就會有8個選擇出國。

有人說,出國人數多少並不能反映我們的人才流失情況,那就再看一下3年後歸國的總人數,資料顯示2022年留學生的回國率為19%,不到兩成,這其中可能還有不少是為了“回國探親”的。

這個資料是很可怕的,它意味著我國辛辛苦苦培養的人才都出國去為別人做貢獻了,說句悲觀點的話,

有一天進攻我們的武器,可能是我們自己人造出來的。

新中國成立之初,不乏一些專家、大師放棄國外高薪,費盡千辛萬苦回國為國家做貢獻,但幾十年過去了,擁有這種無私奉獻精神的人越來越少了,畢竟是物質組成的社會里生活,很難不談物質。

我們的教育還不夠完善,硬體設施、科研環境暫且不論,就說說最簡單粗暴的一個問題——學費。

在我國,讀碩或讀博絕大多數都是要交學費的,此外還有日益增加的生活費,雖然會有一定的生活補助,但奈何物價太高了,錢總是不夠花啊,並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像韋神一樣,白開水加白饅頭就能過日子了。

但如果辛苦幾個月,有幸申請到了國外知名大學的全額獎學金,那就一下搞定了學費加生活費,還能順便鍍個金,相比之下,後者的吸引力明顯更高。

此外,還有就業的大環境和對人才的重視程度等其他因素,就不一一細講了。

總而言之,時代變了,靠像以前一樣大談無私奉獻就能留住人才的情況越來越罕見了,幾十年之前的中國,大家都很窮,就業、買房、結婚、子女教育不是什麼天大的難題。

但如今,富人太多,藝人太高,很多致力科研的大師辛苦十幾年還不如一個講講段子的藝人掙得多,換誰都不會舒服,況且他們都是為人父母,不為自己考慮,也得為孩子考慮。

只有從實處出發,解決了整體待遇問題,完善培養吸引人才的機制,才能讓更多人才發光發熱,為祖國貢獻他們的聰明才智和滿腔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