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母親有毒 並非簡體字之過錯,母字是怎麼出現的

繼“愛字無心”之後,“母親有毒”——又引發了眾多討論。愛,在字型簡化中,把中間的“心”字去掉,它作為簡體漢字推行30餘年來,近年來有人發現了繁體字之美,因此不斷髮出“愛字無心”的調侃。

不過,母親有“毒”並非簡體字之過錯。現在,讓我們先來看看“母”字是怎麼出現的。

1、“母”字的起源和異變

“母”字是一個象形字,表示了一位母親以跪坐的體態,在一塊席布上敞開胸膛,為自己的嬰兒哺乳的情景。特別提醒注意的是,“母”字中的兩點,是象形表意的體現。

“母”字經過漫長的歷史幾經演變,尤其是隨著漢字書法藝術的發展,字形出現一個變化,就是其中的兩點,有時候會被書法家寫成連筆,變成了一捺。

因此,兩個點的“母”字和一撇的“母”字,從歷史上就存在了。

2、“毒”字的本意

說完“母”字,再來說一下“毒”字。

“毒”字是一個會意字,一個人跪坐在地下,頭頂上有一株草。在“神農嘗百草”的故事中,我們可知,上古時期人們對草木花果是否有毒、有害難以分辨,如果不慎吃了有毒的草木就會有生命危險。

因此,“毒”字起源的本意是:面對有毒之草一定要遠離!

正是基於這種 會 意,古人在造字時,“毒”字的下面是個“毋”,即不可、不要的意思。所以,“毒”字的 會 意可直譯為:不要吃這種有毒之草。

3、“毋”為什麼成了“母”

那麼,“毋”為什麼會被寫成“母”了?這也要歸結為那些不拘一格、隨性大意的書法家們,“毋”在一些書法家的筆下被寫成了“母”。這種情況的出現,追根溯源,其實還是與字型的本原有關。

即同樣是一個跪坐的人,區別是一位母親跪坐哺乳,另一位是不慎吃了有毒之草瀕死跪坐,而兩點的“母”和一撇的“毋”字,在多數人看來,差別真是太細微了。

何況還有那些書法家們的“錦上添花”,就更加混淆了兩個字的本質區別。

所謂的“母親有毒”的鍋,真不能讓簡體字來背,是漫長曆史發展中約定俗成的一種寫法。

而那些“最毒女人心”之類的話,不過是古代男權社會強加給女性的一頂帽子,根本不值得駁斥!人性之善或者人性之惡,本就與性別毫無關係,不需要女性主義者出手,誰都能把這句話滅了。

參考文獻:《說文》、《蒼頡篇》、《易·說卦》,感興趣者可以詳細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