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竟是因為一場蝴蝶效應,明朝滅亡的原因!

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一種混沌現象,指的是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一隻亞馬遜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輕輕扇動了幾下翅膀,卻造成2周後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便是“蝴蝶效應”。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一個在浩瀚歷史長河中算不上起眼的年代,在史書典籍中,也並沒有多少關於它的記載,然而這一年裡發生的一起兵變,卻如同“蝴蝶效應”般,造成了大明王朝逐漸走向滅亡,此戰便是“薊州兵變”,赫赫有名的戚家軍,正是在此次兵變中慘遭屠殺。

戚家軍,又稱義烏兵、浙軍,組建於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它的領導者,便是傑出軍事家、著名抗倭英雄戚繼光,在他的治理下,戚家軍有著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平,以及百戰百勝的戰績,無論放在哪個時代,都是無比耀眼的存在。

明朝的國君也給了戚家軍極大的支援,將當時最先進的兵器都送至戚家軍軍營,其中包括神威將軍炮、佛郎機炮、大口徑加農炮等等,而戚繼光更是在傳統兵器的基礎上,創造出全新武器“狼筅”,可在泥塗上滑行的木製“塗塌”,以及出擊靈活,應急方便的全新陣法“鴛鴦陣”,戚家軍實乃明朝最精銳的一支隊伍,甚至是當時東亞最精銳的隊伍,居於世界前列。

然“樹大招風”的道理我們都懂,即使戚家軍一心為國,一心為民,可在某些人的眼裡,照樣是不能容忍的存在。萬曆十三年,飽經彈劾、調官挫折的戚繼光無奈辭官回鄉,戰士們雖萬般不捨,卻也無可奈何,所幸,在戚繼光多年訓練下,戚家軍早就養成了嚴格的訓練模式,並不會因為統帥的離開,而一蹶不振。真正擊垮戚家軍的,是10年後的一場兵變。

《神宗實錄》上書:萬曆二十三年十月,己未,防海兵以要挾雙糧鼓譟,薊鎮督、撫、道臣擒其倡亂者正法,餘黨盡驅南還,奏聞兵部覆請,報可。

即萬曆二十三年,剛打完勝仗的戚家軍向朝廷索要自己應得的月餉、錢糧,結果卻遭到了朝廷的拒絕。作為明朝的精銳部隊,多年來辛辛苦苦為國為民賣命,如今竟然連應得的工資都討不到,戚家軍自然十分憤怒,於是怨聲載道。

薊州總兵王保多次被戚家軍討要朝廷獎賞無果後,竟然想出了一條慘無人道的計謀——將戚家軍全體騙至演武場,然後以“兵變”為由,令手下士兵對戚家軍大肆屠殺,史稱“薊州兵變”。根據《朝鮮實錄》和《明實錄》中記載,此次兵變中戚家軍共有3000餘人被殺。

如此一支忠心耿耿,為國家出生入死的軍隊,竟然遭到了這般對待,訊息傳出後,引起軒然大波,然而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朝廷收到訊息後,不但沒責罰王保,甚至幫著王保一起指責戚家軍“有異心”,接著對王保大肆封賞,而史書典籍中對此事更是一筆帶過,彷彿什麼都沒發生一樣。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都知道這次兵變並非偶然,而是早有預謀的事情。其實,薊州兵變背後的真相,是當年日益加劇的黨派之爭。

眾所周知,當年張居正十分重視戚家軍,然而隨著張居正的去世,戚繼光被廢黜,站在張居正對立面的黨派當然不會容忍戚家軍繼續發展,以戚家軍為核心的南兵迅速失去朝廷中樞。而戚家軍的“老對頭”北兵,自然是抓住機會,全力打壓南兵,後來甚至發生了“薊州兵變”這樣可怕的屠殺事件,接著便是一步一步走向滅亡。

而戚家軍的倒下,就如同多米諾骨牌裡第一張倒下的牌,在此後的日子裡,明朝內部貪腐橫行,朝廷不斷裁軍和削減各地軍費,如此下去,再強大的軍隊,到最後都會走向孱弱,等到各地起義時,明朝無兵可用,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