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曾國藩的湘軍官職是什麼樣的?曾國藩為什麼要自立為軍的湘軍?

1852年,太平軍出廣西,進湘鄂,所向披靡,清廷深感綠營和八旗兵已不足用,便飭令各省舉辦團練,以助“攻剿”。1853年1月21日,因母喪回湖南湘鄉守制的禮部右侍郎曾國藩,奉命幫湖南巡撫張亮基督辦團練。後來,曾國藩認為團練不足恃,決定組建一種新的軍隊,這就是“湘軍”(也稱“湘勇”)。

曾國藩不是軍人,也沒有相關的經驗和背景。但是,他從道光二十九年起,就開始擔任兵部左侍郎這個官職,在當時,這個官職等同於今天的國防部副部長。曾國藩對大清的武裝情況,比一般人的理解的更為透徹和深入,這也奠定了他率領湘軍做出一番事業的基礎。

曾國藩認為:以大清目前的實力是無法戰勝太平軍的。因為,晚清的軍隊就是一潭死水,毫無生機可言。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就是“立新”,他要親手建立一支具有超強戰鬥力的隊伍。於是,他籌謀在長沙建立一支新軍。

曾國藩練兵,融入了我國軍事史上,首先發明的“政治教育”元素,他希望將部下練就成一支有良心、有靈魂的軍隊。自創立湘軍開始,他每逢三、八兩天,都會把軍隊集中在操場上訓話,進行政治動員。他教給軍人們忠君愛國之道,也教給他們愛民不擾民的處事原則。

當然,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但是,卻有人評論曾國藩“手伸得太長”了,認為他在做職權以外的事。駐紮長沙的綠營軍不僅軍心渙散而且疏於訓練,而曾國藩則命令駐紮長沙的正規軍,每逢三、八兩天與湘軍一起訓練,他希望藉此開啟這些軍兵計程車氣和良心。

但是,這一利國利民之舉,卻差點要了曾國藩的性命。

大清慣例是:文官不可插手軍隊事情,即便是像巡撫這樣的大官,也不可插手軍隊的操練。

而文官們,痛恨曾國藩,卻沒什麼好的策略。但是,性情粗野的武官們可沒好脾氣,他們立即採取了“討伐”曾國藩的行動。帶頭鬧事的是長沙副將清德,他曾在抵禦太平軍進攻湖南一戰中臨陣脫逃,但是,“討伐”曾國藩卻是“勇氣倍加”。

他不僅帶頭抵制操練活動,而且,還四處動搖軍心,希望大家不再接受曾國藩的鼓吹。而殺伐果斷的曾國藩,便給皇帝上了個摺子,彈劾清德,並猛烈地抨擊了他的所作所為。咸豐帝允許曾國藩對清德緝拿問案,這是曾國藩在湖南官場內第一次與軍隊正面交鋒。

從表面上看,曾國藩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實際上他卻把這顆仇恨的種子埋在了大家的心裡。要知道,官場最講究“官官相護”,不知道誰跟誰就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他們彼此掩蓋罪行,不僅能保證大家平安,而且,還儘量避免讓大家處於危險之中,早已是唇舌相依的關係了。

湖南官員對曾國藩憤怒的舉動,最終,使得清德的直屬上司鮑起豹伺機反殺。綠營軍看不上湘軍這些“土包子”,經常藉故跟對方鬧事。同年的八月初四,鮑起豹再度挑釁,雙方都有負傷。而軍隊沒紀律怎麼行,曾國藩立馬給鮑起豹下了文書,讓他整頓械鬥之風。

然而,鮑起豹則希望用這個機會好好鬥鬥曾國藩。他特意將肇事士兵綁到曾國藩的公館內,同時,還散播謠言:“曾國藩要嚴治這幾人。”很快,訊息在綠營軍隊傳播開來,引發了眾憤,於是,他們紛紛上街遊行討伐曾國藩。此時,長沙城中一片混亂。

湖南官員早就看不慣曾國藩了,甚至,暗中添油加醋都等著看他的笑話,不久,軍隊居然圍攻了曾國藩公館。曾國藩以為軍隊就算再有膽子,也不會圍攻他這個二品大員,可是,沒曾想這些人早就喪失了理智,不僅衝了進來,還差點兒捅傷了曾大人。

對於此事,他只好急忙求助隔壁的巡撫大人——駱秉章。駱大人早就知道發生了什麼,可是,他卻故意在事態更嚴重後,才出面平息。事後,駱秉章還反過來安撫綠營兵,讓他們賺夠了面子。而且,對曾國藩的態度也很冷淡,僅一句“以後打仗還要用到他們”,就潦草地結束了跟曾國藩的對話。

並且,經過此事湖南官員見曾國藩被“治”得服服帖帖,他們個個都暗自竊喜。

可以說,這件事成為了曾國藩人生的一個重大挫折,一個堂堂的二品大官,居然被兵痞鬧事,而且,還沒人支援自己。這種難堪,在整個大清史上也是少有的,我們可以想象曾國藩當時是何等的氣憤。當然,他的第一反應是“告狀”,想把這裡發生的一切都說給咸豐帝。可是,再仔細一想,這不是好辦法。

因為,這封奏摺也只能治得了鮑起豹一人,其他的湖南官員還是會“逍遙法外”的,而且,還會讓自己未來的工作更難開展。經過幾夜深思,他決定淡化此事。不再與湖南官員們糾纏,相反,搬去了湘軍所在的衡陽居住。這點時間,他心裡想的就是:一定要練出勁旅,用戰場上的成績說話。

曾國藩作為湘軍的創始者,他將湖南各地團練整合成湘軍,成為了清政府與太平天國起義軍作戰的主要軍事力量。同時,曾國藩又藉助了安徽本土力量發展淮軍,並培養了淮軍首領李鴻章。湘軍不但消滅了太平天國,還參與了清廷與各地其他起義軍的作戰,而且,兵權落入漢族改變了當時清朝的政治格局。

參考資料:

【《曾國藩全集》、《曾國藩和他的湘軍》、《議汰兵疏》、《清史稿·卷四百六·列傳一百九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