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代百姓為什麼熱衷隱居終南山?終南山的這些神仙是怎麼煉成的呢?

眾所周知,終南山自古以來就是道家聖地之一。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雅士慕名而來,聚集於此,世稱“天下第一福地”。因其風景秀麗、資源豐富,吸引了無數隱士。這些世外高人愛好名山大川,隱匿山中,不問世事,儼然神者姿態。

終南獨秀,翠華山,上善池,道教庭樓觀臺,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稀有的物種,燦爛的文化傳承,優美的傳說,這些都是歷來人們熱衷隱居終南山的主要緣由。

在古代,百姓們對陶淵明,謝靈運等詩人非常崇拜,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是尊為偶像。

因為這些人能做到淡薄名利,放下一切,隻身徜徉山水之間,與天地自然合二為一。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以。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王維的一首《送別》,訴盡了官場的不得志,歸隱終南山隱居之意躍然紙上。詩人有意避開世事的紛擾,讓心靈迴歸寧靜。

似乎一說到終南山,人們便會想到重陽宮、活死人墓,有沒有活死人墓不知道,重陽宮倒是真實存在的。

據說仙家呂洞賓曾在終南山修行,之後又有道教創始人王重陽,至今重陽宮還巍然屹立山巔。

相傳,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先生就曾騎牛歸隱終南山,壽終一百零一歲。“壽比南山”,一說由此而來。

西周的開國元勳姜子牙,在入朝為官前曾在終南山的磻溪谷隱居。他以無鉤之勾垂釣江邊,偶遇周文王,文王求賢若渴,誠懇相邀。

後以83高齡出山,官拜丞相,輔佐武王伐紂,建功立業,打下了周朝五百多年的江山。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西漢著名謀臣張良,在功成身退之後,不戀權位,放棄侯爵,神遊終南山。無疑,終南山是最好的歸隱之處。

唐朝孫思邈在成名之前就隱匿終南山,他愛好道家老莊學說,由於醫聖高明而名聲鵲起,後被世人請出山中,一生濟世為人,著書立說,被奉為“醫聖”。

可見,終南山不僅是隱居佳地,也是登峰造極之捷徑,“終南捷徑”便由此而來。

古往今來,隱居山野的名人閒士舉不勝舉。古有老子,姜尚,今有但侯大師。是的,他被稱為“終南第一隱士”。

聽說這位大師是年輕時候便長住山中,一待就是三十餘年,可見他內心十分地堅定。家人不能理解他的意圖和想法,曾幾次三番進行勸阻,他絲毫沒有動搖,什麼都改變不了他一心向道的決心。

有人說他沒有孝義,也有人說他太傻,也有人說他太自私……

生而為人,都有選擇如何生活的權利。

有的人喜歡追名逐利,有的人喜歡讀書旅行,有的人喜歡田園生活……

不必在乎他人的眼光,人生只這一世,達官貴人也好,布衣百姓也罷,都是殊途同歸。

聽從內心的聲音,勇敢去做最真的自己。

世人不知道這位大師是為了什麼才拋棄紅塵,轉而遁入山中修道。或許他是厭倦了塵世的喧囂,也或許是飽受了情感的創傷,又或許是他性本戀丘山,自帶一顆出塵之心。

大師棄塵之心不必去猜想了,但他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過著清貧如許的日子,遠離是非,堅持不懈的精神和持之以恆的初心,是很值得後人敬佩的。

“盡覺山中日月長,何心更夢白雲鄉”,山中的清冷孤寂,一時賞玩倒不錯,長期居住日子難免單調。

越是孤寂就越顯得歲月漫長,夢裡感覺白雲飄飄,彷彿自己已然回到悠悠故鄉。

思鄉之情,很正常,但堅持不下山、不還俗,卻是十分的不易。

他不下山,也不回家,心急如焚的親人只好上山來尋他。面對面的剎那間,卻無法辨認出自己的孩子。

記得當時他入山之時還是個年輕的小夥子,時光流轉匆匆飛逝,從風華正茂到寧靜淡然,眼前人早已沒有了當年的影子。

古人有云:朝聞道,夕死可矣。

但侯大師就是秉著這樣的信仰在用心實踐著。

一日一日的過去,任星河變幻,他心中唯有道。

也許,很多人也萌生過歸隱之意,卻只是一時興起,真正走上這一步卻很難。

因為隱居的生活絕非想象中狹義,而是十分的枯燥乏味的。沒有想象中的神鵰俠侶歸隱古墓,每天面對的是群山大川,山泉叮咚,晨起打坐,燒柴擔水,清水白菜,素食人生……

自給自足,靠著自己的一雙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復一日,年年如是。

沒有任何現代化的設施,過的是完全與世隔絕的生活。

試想一下,掌上一族的人們突然幾天沒有了手機,日子是多麼的難熬,無處安放的靈魂異常躁動,都不知道該幹嘛了。而這位大師沒有左鄰右舍,沒有手機通訊,沒有電燈照明,日子是怎麼堅持下來的呢?

終南山的生活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了,一間簡陋到不能再簡陋的毛坯房,就是大師的棲身之所。

他最喜歡收集晨露,道教裡認為露水是一天的精華所在,而飲晨露是但侯大師每日裡必做的修行課。

三十年下來,大師的午餐都是清水煮白菜。偶有興致,他會撫琴一曲,那般的自在逍遙,白衣飄飄似有仙者之感。

清風明月,山水星河,鳥語花香,琴聲錚錚……

此生,他不孤單,也不乏味,即使滿頭銀髮,步履蹣跚,亦是樂在其中,自我陶醉。因為心無雜念,才會心生愉悅,輕鬆自在。

這是一種常人難以企及的超脫。

名利、權勢、地位,都是世人窮盡一生在不懈追求的東西。放下這些身外之物,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做不到。但人們又在心底羨慕那些逍遙山水的隱士們,羨慕他們無牽無掛,悠遊自在的生活。

有舍才有得。

懂得放下,才能收穫另一種人生。一種平靜自然,穩健安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