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週末特刊】張良妙論:劉邦被項羽困在滎陽城,哪有資格去分封他人

張良的這一段妙論,是一篇反對教條主義的絕妙教材。時代不同了,完全照搬

“古聖先賢”的所謂成功經驗,是行不通的。湯、武分封夏、商後人,是因為他們已經勝券在握,能夠左右天下局勢;而劉邦被項羽困在滎陽城中,自身難保,哪有資格去分封他人。周武王表彰先朝忠良賢士,意在塑造典型文明形象;而劉邦此時正該招降納叛,結黨營私,所謂亂世重才不重德。劉邦後來殺了對他有恩的丁公,也是為了樹立忠君典型。

周武王散糧施錢,旨在醫治戰爭創傷;而劉邦內乏糧草,外無救兵;周武王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向天下顯示,和平年代已經到來,而劉、項之爭正處在如火如茶的階段,哪裡談得上偃武修文?張良特別提到跟著劉邦出生入死的將士都想升官發財,光宗耀祖,而把天下都分給六國之後,誰替劉邦去流血,去賣命?從張良話中還可以看出,分裂的時代已經過去,一旦分封,天下形勢勢必大亂,可見張良有十分敏銳的預見性!

我們再看張良力主封賞雍齒。劉邦平定天下當上皇帝之後,自然要論功行賞,賜封曾經為他的江山流血流汗的功臣。張良沒有參加過具體的戰鬥,所以沒有具體的功績可擺,但是劉邦自有處理方法。

劉邦當著群臣之面對張良說:

“運籌帷醒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這就是子房先生的功勞,你自己選擇齊地三萬戶作為封地。”張良說:“我在下邳開始跟著皇上,這是上天的安排。皇上使用我的計謀,幸得有時奏效,我只希望得到陳留就足夠了,不敢受三萬戶的重賞。”劉邦因此封張良為留候。

戰爭是激烈的,而戰後的評功受賞常常更加激烈。真是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至分封時”。此時劉邦的下屬正是處於這種情況之下。劉邦大封功臣,只封了20餘人,其餘之人日夜爭功不絕,劉邦沒法進行封賞,只得暫時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