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清明節祭祖燒紙,黃表紙和冥幣有什麼不同呢?清明祭祖燒哪個更好?

提及我國的祭祀文化,無論是殯葬時,還是節日祭祖,大都離不了“燒紙”。而這個燒紙,指代的物品大致分為兩類,一是黃表紙,一是紙錢。這紙錢民間稱為冥幣,當然黃表紙也被當做冥幣的。所謂冥幣,就是冥界所用的錢幣,有詩云“紙錢紙錢誰所作,人不能用鬼行樂”。首先這個文化拋去迷信不說,這個冥幣的功能就是禮敬鬼神和供逝者享用。那麼紙錢和黃表紙又有什麼不同呢?清明節祭祀是燒哪個更好呢?今天我們就說說冥幣紙錢文化。

關於紙錢,這個習俗,據專家考證大致開始於魏晉時期,到唐朝已經在民間流行。最早這個紙錢,並不是用來燒的,而是用來“掩埋”的,也就隨葬品。在漢代是使用真錢的,隨葬時稱為“瘞(yì)錢”;到魏晉時改用紙錢。這種紙錢直到唐代,在民間使用方法仍是掩埋為主,如唐張籍《北邙行》一詩“寒食家家送紙錢,烏鳶作窠銜上樹”,就說明了寒食清明節祭祀時,就不是燒的,不然又哪來的被鳥銜上樹呢?其實這個壓蓋紙錢,至今在清明節祭祀是也常看到。

從掩埋到燃燒,這大概和佛教的傳入,以及人們神靈信仰和祭祖文化的發展有關。似乎那“一縷青煙”更能直接傳達到異界。說到了這裡,黃表紙和冥幣就有了一個明顯的區別,民間但凡敬神通靈的活動,使用的是黃表紙;相較而言,只有在祭祀先祖的時候才會燃燒冥幣。除了這個區別,應該說後世“冥幣”是以黃表紙為基礎存在的,因為在流傳的過程中,就除出現了銅錢印在黃表紙上為冥幣的習俗。

後來得自於五代及宋朝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成熟,這個時代的冥幣比較著名的就是“泉臺上寶”和“冥遊亞寶”。據《清異錄》載,五代十國時的周世宗柴榮死後,在下葬他的那天,子臣們發明了象徵金銀的紙錢,對應黃色和白色的紙,黃色上印有“泉臺上寶”的印文,白色印有“冥遊亞寶”。這也許就是現在市場上“天地冥界銀行”數十上百億冥幣的源頭吧。

總結而言,若是對傳統文化有情懷的人,清明及別的祭祀節日,還是會選擇黃表紙。一是祭拜時燃燒,清明添墳頭時,也會在墳頭新土下壓上黃表紙。對於那些更追求時代感的人,使用冥幣也未嘗不可。其實在民間有種說法,黃表紙為額度,燃燒後想印多大面額就印多大面額;至於直接印上面額的冥幣,雖誰被祭祀物件使用時方便了,但總是有額度的。這個說法當一笑話聽就行了,較真就沒有這類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