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代寺廟和寺廟是一個不同的名詞古人為什麼要把寺廟稱為廟呢?

現在提到寺廟,大家一般都會想到佛教僧徒活動的地方。其實寺廟除了指佛教活動場所,也指一些其他宗教的活動場所。寺廟這個詞,是在南北朝以後才出現的。

在南梁以前,中國的“寺”和“廟”是兩個不同的名詞。

當時的“寺”專指官舍,官署,而“廟”的地位是高於“寺”的,一般是朝堂的代稱,“太廟”就是皇帝供奉祭祀先祖的地方。

自東漢佛教傳入中國以後,首次以“寺”為佛家活動場所命名。又經過了許多年,隨著佛教信仰的普及,地位的提高,“寺”與“廟”就合成了一個詞。

中國古代的國家並非政教合一的體制,統治者對佛教的信仰,明顯不如對於祖先崇拜來得虔誠。所以“寺”的地位,始終沒有超越“廟”的地位。

皇家供奉祖先的地方仍然叫“太廟”而不是“太寺”,朝廷褒獎先賢的地方則叫“文廟”和“武廟”。一、佛與“寺”的關係

提到佛寺,就不得不說河南洛陽洛龍區的“白馬寺”,它號稱是中國第一古剎。

直至現在,仍被中、日、韓、越等國,以及部分歐洲國家的佛教信徒視為“祖庭”。也就是最初的佛教文化的重要發祥地。這一點,不知道是否和印度本土佛教的衰落有關。

相傳,在東漢永平七年(公元64年),漢光武帝劉秀的兒子劉莊,是當時的漢明帝。他有一次做了個夢,在夢中見到有一位金甲神出現在皇宮頂上。

這些人當皇帝,吃穿不愁以後,整天就想著長生不老。光是拜拜自己家的祖先,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了,於是就引進了別人的祖先來拜。

皇帝說要去西方找“佛”啊,既然上面發了話,下面說幹就幹,只是苦了郎中蔡愔一行人。他們只知道“佛”在西方,也不知道他叫什麼,住哪裡。

為了紀念這一壯舉,永明帝劉莊就在洛陽建造了白馬寺。用“寺”命名的場所,在安置遠道而來的“佛”。就這樣,從此“寺”就成了佛教活動場所的稱呼了。

不過與此同時,皇宮裡的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等機構,仍然還在沿用“寺”的稱呼。二、“廟”、“寺”屬於不同的等級

據《經典釋文》介紹,

“寺”從“待”。“待”字的意思是:服侍,伺候,站在一邊旁陪著。

因此古代官署叫做“寺”,它就是朝廷的一個附屬機構,是為朝廷提供服務的地方。顏師古在註釋《漢書·元帝紀》的時候,把一切官府建造的辦公場所都叫作寺。

“廟”是供奉先人靈位的地方,

宮中有“太廟”,朝堂又叫“廟堂”。同時,由於“寺”是為朝廷這個“廟”提供服務的從屬機構,所以“廟”的級別顯然是高於“寺”的。

“文廟”裡面供奉孔聖人與十哲,“武廟”裡面最初供奉姜子牙與武廟十哲。

供奉他們是當祖先來拜的,所以不用“寺”這個詞,用“寺”就等於是降了級別。

隋唐以後,佛教的影響力逐漸擴大。有一些皇帝本身也信這些,比如隋煬帝楊廣,自稱是“菩薩戒弟子”,李世民被尊為“護法仁王”等等。因此,“寺廟”慢慢就融合成了一個詞。

不過“寺廟”這個詞彙出現以後,只能專指佛教等宗教的活動場所,仍然不能用來代指孔子的“文廟”

。至於“廟堂”與“太廟”,就更不用說了。

這一點前面已提到過,主要是因為在古代,它們從來都沒有被賦予超越皇帝的地位。所謂的信教,有的時候只是古代的皇帝為了利用宗教進行國家治理罷了。

所以說了這麼多,是想說:中國人在民間要是看到了嶽王爺的廟、關老爺的廟,還有九天玄女娘孃的廟,可千萬別上去說那是“寺廟”。

尤其是前兩位,都是中國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大名人,是受人敬仰的大英雄。

假如管供奉英雄的地方叫“寺”,那就顯得太不尊重了。

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奮務實,且有“祖先崇拜”傳統的民族。雖然說信仰自由,但是也不能虧待了我們自己的英雄和賢哲們。

結語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寺廟”專指佛教等宗教活動的場所。它們可以叫“寺廟”,也可以叫“廟”。但是

供奉中國神仙、先賢的地方,只能叫“廟”,而不能叫“寺”,因為一叫就把自己祖先降了級。

因為唐朝視道教至上,李世民的家族認老子李耳當祖先,所以道家活動的場所被特許和皇宮一樣叫“宮”。至於“觀”,也是從觀中建築的名字挪用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