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震驚】這種點翠,竟是非法收購野生動物製品,被刑事拘留!!

我們在博物館看到古代飾品時,常常會直呼好看。尤其是這種,明豔的藍,美得簡直讓人說不出話來!

清 黑緞嵌點翠鳳戲牡丹鈿子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圖/動脈影

這種驚人的美,用的是“點翠工藝”。喜歡嗎?慢著,“坐牢警告”!

這兩天有個新聞,有人因為非法出售、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被刑事拘留。一時間,關於“點翠”的討論又多了起來。

點翠工藝到底是什麼?怎麼和野生動物有關係?非遺傳承與野生動物保護之間,有矛盾嗎?

美麗與殘忍,傳承與保護,我們該如何反思!

點翠究竟是啥?

有多美麗,就有多殘忍

點翠工藝是一項傳統的金銀首飾製品工藝,是金屬工藝和羽毛工藝的結合,先用金或鎏金的金屬做成不同圖案的底座,再把翠鳥背部靚麗的藍色羽毛鑲嵌在座上,以製成各類首飾器物。

而這次新聞上,用的是白胸翡翠(翠鳥的一種)的羽毛,這種鳥已經在2021年2月1日被納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目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白胸翡翠

點翠工藝要傳承嗎?

傳承“點”的技法,不是“翠”的原料!

有人說這種傳統工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傳承,沒錯,但需要傳承的是花絲鑲嵌手工藝,而不是……活拔羽毛。

沒錯,它美麗,但卻殘忍。

因為翠羽這種純天然的材料,顏色經久不褪,隨著光線的變化,色澤流轉動人。但為了保持最好看的顏色,通常採取的方式就是活拔,雖然不會直接殺掉翠鳥,但粗暴的手法會給翠鳥帶來嚴重的傷害,它們也活不了太久。

也有人說可以不用活拔,不過即使不活拔,翠鳥也為此失去了生命。

在小小的翠鳥身上,並不是所有的羽毛都適合做裝飾,它們背部的藍綠色羽毛最為鮮亮細膩,翅膀和尾羽部分則相對暗淡一點,能用到的部分不多,所以,哪怕是一隻小小的簪子,也需要很多隻翠鳥的生命。

羽毛好看,但只有在翠鳥身上才是最美的。

點翠在我國是怎樣發展的?

先秦時期

點翠自古就代表了高貴,最早在春秋戰國時就有了,在《禽經》中曾說翠鳥“其羽值千金”。

這時把翠羽用作裝飾。

“買櫝還珠”故事中的盒子,就是用來翠羽來裝飾。

曹植在《洛神賦》裡也提到了翠羽:或採明珠,或拾翠羽。

唐朝

唐朝時,翠羽出現在衣服上。

在《新唐書·五行治》中,說安樂公主有一條百鳥羽毛做的裙子,“正看為一色,旁看為一色,日中為一色,影中為一色”。

宋朝

北宋初期的長公主,身著鋪翠(就是點翠)工藝的衣裳進宮,宋太祖責備道:“王家服此,宮闈戚里相效,翠羽價高,小民逐利傷生,實汝之由。”意思是皇家這種做法,會讓其他人跟著效仿,翠鳥價格高昂,人們會利益殺生,都是這位公主的原因。

後來宋高宗認為翠羽太過奢華,於是頒佈了鋪翠禁令,此後宋孝宗,宋寧宗都延用此令。

明清

到了明清,點翠迎來了鼎盛的時期。

明朝孝靖皇后的鳳冠,就是代表性的文物之一。

點翠嵌珠石金龍鳳冠 明萬曆 故宮博物院藏

明清時期和偏愛純金銀首飾的唐宋不同,這時候的時尚是色彩豐富、五光十色。

工匠用盡一切手段,把各種色彩豐富的材料鑲嵌到首飾上,這種情況下,翠羽必然成為珍稀材料。

翠羽的藍色和金銀完美結合,色彩動人明媚,在當時突破了傳統首飾工藝的極限。

清 銀鍍金點翠鑲寶石鳳鳥花卉紋釵 圖/動脈影

清朝是點翠最鼎盛的時期,點翠首飾在宮廷十分流行,當時的后妃們幾乎人手一件。

在《雍正十二美人圖》裡,幾乎每個人物的頭髮上,都裝飾了點翠,宮中還專門設立了專門製作點翠的造辦處。

這時的點翠純極盡奢華,就像歐洲的洛可可時期一樣——純粹的奢華。

奢華就會有副作用,像五代杜光庭的《富貴曲》中寫的:

美人梳洗時,滿頭間珠翠,豈知兩片雲,戴卻數鄉稅。

但到了清朝末年時,因為工藝太過殘忍,翠鳥數量急劇減少,這種工藝逐漸被燒藍所取代,是用藍色的礦物質釉料去代替羽毛。

好了,知識我們先說到這裡。

這個話題還是要回歸到“保護動物”上來。

儘管自己有個人的喜好,但還是想說一句:把你的頭髮生生拔下來做成假髮你願意嗎?

翠羽雖美,但現在並不是沒有任何可替代的材料。

染色鵝毛和珠光粉或珠光漿的結合,也同樣有羽毛幻色的質感。還有用緞帶、熱縮片等不同的方式。

一件好看華麗的首飾要經過精心的設計和精湛的工藝來成就它,不是非得去拔毛。

之前火爆B站的小姐姐,用易拉罐、熱熔膠等常見材料,也做出了美輪美奐的仿點翠飾品。

圖源@雁鴻Aimee

易拉罐都可以,非得搭上翠鳥的命?(引自@博物)

有人提出了“養殖”的辦法。

省省吧,翠鳥養不了,性子太烈,一應激反應就會亂飛亂撞而死,就算活下來了,也無法繁殖,名義上的“翠鳥養殖場”,不過是等人來提貨的“屠宰場”。(此處來自@果殼)

翠鳥要是會說話,恐怕要集體怒吼:Don t Touch Me!

炫麗奪目的點翠首飾、價值不菲的象牙、粗狂鮮活的蒙古毛植、耀眼的玳瑁……這些歷史上的奢侈品,背後都暗藏著無數生靈的痛苦和死亡,甚至有的已經瀕臨滅絕。

來自動物身上的,還是在活生生的動物身上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