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莫言發聲:我有種偏見,我認為文學作品永遠不是唱讚歌的工具

一、莫言的偏見

莫言在文壇的風評一直都不是很好,因為莫言寫的東西過於現實,很多人看完後不願去接受自己所看到的事實,最後最直接不看了。就開始評論莫言,說莫言是把國人醜陋化,給莫言扣帽子。

因此,很多文學作家看到莫言的下場後,為了保住自己的聲譽,就按照讀者的喜好來寫。讀者比較喜歡讚揚生活美好的,那麼他們就寫這種的,他們不想得到莫言的這種風評。

在一次演講中,莫言曾說到,哪怕只剩一個讀者,他也要繼續的社會上陰暗的一面。莫言是反其道而為之,別人都是家醜不外揚,而莫言卻是相反的思想。現在有些人就是內心太脆弱,看到莫言的作品就不自覺地牴觸,其實莫言有錯嗎?

莫言在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在給中國人抹黑,是西方的陰謀。這件事的爭論是大的,但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對莫言文學功底的肯定,莫言說過“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在什麼樣情況下長大的孩子會有這樣的想法,一定是經歷過了,才會寫的這麼真實、生動,把每一個人物都描繪的極具有特點。

二、莫言的人生經歷

在山東出生的莫言有一個不幸的童年,莫言出生的時候正趕上困難時期,每天都要為吃飽肚子發愁,莫言的母親在這個時候生下莫言,她因為不知道是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但這件事情也不是莫言母親可以控制住的,只有順應天意。對於莫言說,

當時的人們是很難存活的,由於天災,糧食絕收,出現了餓殍遍野的景象,沒有食物的人們只能去找野菜吃,沒有野菜後就去啃樹皮,樹根。人們常常為了一點吃得大打出手,莫言的母親就帶莫言四處地尋找吃的。雖然莫言的母親已經盡力了,但是莫言還是成了一個營養不良的小男孩。

生活就這樣艱難地過著,過了幾年後,生活慢慢的有所改善,莫言也上起了小學。但是好景不長,在莫言11歲的時候,由於當時社會的原因,莫言不得不放棄學業,跟隨著母親下地勞作。每天的生活很累,吃飯經常吃不飽也是時有發生的事情,

在一次,莫言和他的母親像平常一樣在別人家地裡撿麥穗,不幸運的是,她們遇到了小混混,小混混看到莫言和母親手裡的麥穗就起了歹心。莫言看到後就趕緊拉著母親跑,但母親的腳是之前舊時代裹的小腳,是跑不快的,不一樣就追上了母親。

母親在身強力壯的年輕人的面前根本沒有還手之力,莫言眼睜睜地看到母親被一拳打倒。但是的莫言還很小,不能與這些人抗衡,只能在不遠處看著,手裡握緊了拳頭,眼中含有淚水。

莫言想去保護母親,但是自己有很小,根本就擋不住,自己衝上去還會被打,所以莫言只能咬咬牙忍了下來。這段回憶也成了莫言心裡的痛,每次提起這個時候,眼中都會泛起淚光,

後來,莫言和她的母親遇到了之前打母親的那個人,但是已經時隔多年,眼前的這個人已經成了一個老人。母親看到他後,搖搖頭,還是算了,走吧。

三、莫言的軍旅生活

莫言正在走上正軌的時候是莫言當兵的時候,

莫言經過反覆的閱讀書籍,心中也有了自己寫小說的想法,接下來的莫言不僅看書,每天還會進行創作。直到莫言的《紅高粱》橫空出世,才會更多的人注意到了莫言,

當時莫言的文學作品和李存葆的作品是對立面的存在,李存葆的作品是充滿對時代的讚美,而莫言的則是寫時代的陰暗面。也就是這樣慢慢的莫言開始對讚美時代的作品產生厭惡,

其實我覺得,批評和讚美雖然是對立面,但是兩個都是要存在的,有了批評才會顯得讚美的高貴,倘若有一天沒有了批評那麼讚美就會變的十分廉價。

四、總結

莫言老先生說的這種偏見是自己對自己文學作品的見解,認為不光是表達生活的美好,要有不同的聲音。到了如今莫言的作品還是受到好多人好評的,也有少數人還是不接受,我們也沒有辦法,這是每個人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