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深度好文】八股文的出現和發展,對科舉考試的發展有哪些影響呢?

八股文誕生於明朝,並就此開始被“發揚光大”,其誕生之初,其實只是作為科舉考試的輔助手段來使用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卻最終喧賓奪主,成為了檢驗學子水平的主要標準。由於科舉是古代入仕的主要途徑,因此八股文最大的危害便是敗壞吏治,進而危害了整個社會的發展,科學發展自然也受其所害。?

八股文的出現和發展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隨即於洪武元年(1368年)開始舉辦科舉考試,明初的科舉雖然對制度、問題都有明確要求,但對於寫法卻並無明文規定,或偶或散並無成規,這一時期對考生的限制還不是很嚴格。

時間來到明憲宗成化年間,在王鰲、謝遷、章懋等人的提倡下,八股文逐漸形成了講究格律、步驟的問題,並逐漸開始形成嚴格的程式。

到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科舉考試開始正式從考“經義”變成了考八股文,並要求考生必須嚴格按照八股的方式寫作,要求內容必須用古人的與其,且對句子的長短、字的繁簡、聲調高低也都要求相對成文,甚至對文章字數也有嚴格限制,不再允許學生違背經注和自由發揮。?

那麼什麼是八股文呢?八股文其實指的就是文章的八個部分,分別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一律出自四書五經中的原文。後四個部分每部分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起來共八股。

其實,八股文作為一種寫作方式,其最初的目的只是為了方便考官對比學生文筆和學識,是作為科舉的一種輔助手段出現的。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八股文開始逐漸成為科舉考試的唯一內容,而考官評比優劣,首先看的便是文章是否寫的漂亮,至於內容倒成了其次,真可謂本末倒置。?

明朝滅亡,但八股文卻並未就此消失,清朝從順治三年(1646年)開始恢復科舉考試,依然沿用明朝的八股文,直到康熙年間短暫廢止,但旋即又被恢復,此後直到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才開始停止在科舉考試中使用八股。

八股文的危害

科舉作為古代選仕的最主要手段,八股文的危害自然直接體現在了敗壞吏治方面。八股文雖然對學子的寫作功底要求很高,寫出來的文章也的確很是賞心悅目,但要知道科舉是用來挑選治國理政官員的,而不是用來挑選作家的,文章寫的漂亮難道就能治理好國家嗎??

八股文的首要缺點就是華而不實,由於考官們主要看的便是文章寫的漂亮與否,因此考生們便花費大量時間研究如何才能將文章寫的更好看,而很少有人去研究內容是否充實,文章倒是好看了,但卻往往空洞無比,可以說是將科舉考試變成了文字遊戲。再加上題目僅限於“經義”,完全束縛了讀書人的思想,導致科舉制度逐漸變得僵化,已經失去了選仕的實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