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文化】中國繪畫的歷史淵源:戰國水土、戰國繪圖、戰國繪畫、戰國

人物龍鳳帛畫(戰國)

水土

我國繪圖藝術出現得很早,遠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已經用獸毫製作的毛筆,以黑線在彩陶上構成種種神態生動的動物紋樣和變化萬千的幾何紋樣了。但是繪圖藝術很長時間一直只應用於工藝製品的紋飾,至“百家爭鳴”的春秋時代,方才見到“孔子觀乎明堂,睹四門墉,有堯舜之容,桀紂之像,而各有善惡之狀,興廢之誡焉”(《觀周》)的記載。這說明我國繪畫這時開始從工藝美術中獨立出來了。最早的表現樣式為宮廷、廟堂圖繪壁畫,但這些壁畫早已隨著建築物而毀掉了。這一時期有關繪畫的論述,還有莊子的“解衣般礴”之說,此說是講一個畫史為宋元君作畫圖,他與眾畫史不同,眾畫史都是為畫圖而畫圖,而他則是出於純樸的情致,自然而然地畫圖,宋元君因此稱他是“真畫者也”。莊子此說,給後世藝術家以很大啟發,曾對中國畫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此外,還有《韓非子》論述畫“犬馬最難”,畫“鬼魅最易”之說。這說明其時剛剛問世的繪畫,主要是描繪充滿神話色彩的傳說和歷史故事,反映現實的作品極為稀少,《韓非子》作傳說,蓋倡導向現實的趨勢。這些文字記載雖然說得很具體,但是未能見到其時的作品,不免令人感到遺憾。1949年2月,在長沙東南近郊陳家大山戰國楚墓中,出土了一幅人物龍鳳帛畫,這是迄今發現的中國古代繪畫中最早的作品,因而引起學術界的極大興趣,郭沫若還為這幅帛畫作過考證。

人物龍鳳帛畫

初出土的這幅帛畫,因在地下埋了兩千多年,以致畫面模糊不清。最初的摹本是在這樣的原本情況下臨摹的,所以造成許多失誤。最近,湖南省博物館將這幅帛畫重新進行科學處理,使帛畫的原貌清晰重現。對照原畫,初摹本的失誤,主要是把圖之左上方的獸,摹寫為頭部兩側各繪一角,軀體一側僅繪一足,身軀彎曲,尾端下垂等,以致在研究中也造成誤解。郭沫若據初摹本中所繪之獸僅一足,所以認為所畫之獸不是龍而是夔,並把這幅帛畫定名為“人物夔鳳帛畫”。以此為據,認為獸是夔,鳥為鳳,下方側立一女子合掌祝禱,乃得出畫的寓意是:所畫之夔是代表邪惡,象徵死亡或戰爭;所畫之鳳是代表善,象徵生命或和平。全圖之意是透過女子的禱告,祈願著善靈戰勝惡靈,生命戰勝死亡,和平戰勝災難,以前對於這幅帛畫的內容的解釋,都是根據郭沫若的考證。現在,根據經過科學復原的這幅帛畫來看,此說顯然是失誤了。

原來帛畫中左上方之獸,頭部兩側並未長角,而軀體兩側則各有一足,身軀不僅彎曲,而且尾端呈捲曲狀,是我國古代神化之龍;原畫之鳥,頭頂上是一長飄帶形的冠,翅上尾端呈孔雀羽毛狀,是我國古代神化之鳳。下方繪一側面站立,合掌祝禱的婦女,頭後挽著一個垂髻,並繫有裝飾物,衣長曳地,大袖身,小袖口,束腰,服飾莊嚴,體態婀娜,看來是一個當時盛裝打扮的女巫,這個形象具有一定現實性。全圖就是描繪一個女巫為死者祝福,祈願飛騰的神龍、神鳳引導死者的靈魂登天昇仙。

繼這幅人物龍鳳帛畫出土之後,1973年5月,又在長沙市東南的子彈庫戰國楚墓發掘出一幅人物御龍帛畫。畫的正中為一有鬍鬚的男子,側身直立,腰佩長劍,手執韁繩,駕馭著一條巨龍。龍頭高昂,龍尾翹起,龍身平伏,呈舟形狀。在龍尾上部站立一隻白鷺,左下角繪一鯉魚,人頭上為輿蓋。畫幅中輿蓋飄帶、人物衣著飄帶等的拂動方向一致,表現了行進中風吹的動勢。其內容也是表現乘龍昇天。這兩幅我國楚墓出土的帛畫,用線描造型,筆致圓轉流暢,形象刻劃生動,都畫為正側面,體型修長,基本比例正確。人物龍鳳帛畫中的婦女,顯得莊重肅穆,畫得較為樸拙、天真,富有濃厚裝飾性;人物御龍帛畫中的男子,氣宇軒昂,神情安詳,從容不迫,他那微微向後用力的姿態,正好與龍的奮力向前形成對照,表現得極為微妙。這兩幅帛畫的藝術性,在早期中國繪畫中可說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附:人物御龍圖(戰國)助賞

此圖1973年出土於湖南長沙子彈庫楚墓,是一幅描繪墓主人卸龍昇天的銘旌。

畫上繪一廣袖長袍,頭系峨冠,腰佩長劍的男子,卸一龍舟,遨遊天宇的形象。人物形象寫實,線條遊走如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