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舞蹈】翼城渾身板又叫花板子,一種非常優美又健身的民間舞蹈

翼城渾身板又叫“花板子”,因舞時表演者用檀木板擊打全身而得名,是一種非常優美又健身的傳統民間舞蹈,流行於山西省翼城縣。渾身板起源於明萬曆年間,迄今有500餘年的歷史。

“渾身板”主要流行於翼城縣南梁鎮的郭家坡村和王莊鄉的王虎村。至今,當地還流傳著一首民謠:“鄢裡竹馬扛大刀,王虎渾身板打法高,範村枕頭鼓兒扭折了腰,鄭莊的小鑼鼓紅火敲。”可見,當時“渾身板”表演已十分流行。

歷史上的渾身板演主要用來參加廟會、祭祀、賽社等活動。新中國成立後,其賽社和拜神求雨等祭祀功能消失,渾身板演變成了一種文藝表演形式。還有一種說法是,渾身板來源於秋日打穀場上的一種勞動工具,它的形呈板狀,拍在穀穗上節奏明快、聲音清脆,當地百姓受其啟發,就用本地楸木製成一頭方形、一頭弧形的月牙凹狀檀板敲打身體部位,表達歡慶豐收的喜悅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作為一種地方民間藝術,擊板者以右手拿著的木板拍打左手以及肩、膝、腿、腳等部位,同時配以“踏步”“跳轉”“吸腿”“彈腿”“射雁”等舞步。他們進而“跳轉掏擊”,時而“翻板擊腿”,時而又“弓步前後擊”……隨著舞姿的變化,木板左拍右擦,上擊下打,發出有節奏的聲響,同時綵帶也嫋嫋飛舞。整個表演舒展大方,優美動人。

昔時表演“渾身板”,通常是在打穀場上。平地四角各站一個打涼傘的演員,一面大鼓置放涼傘之間,大蘇鈸、小引鑼各兩副相伴鼓左右。當鑼鼓敲打一陣後,四個頭扎白毛巾、腰繫紅綢帶的男青年,手持“渾身板”,扭著優美的舞姿單打、對打、混合打,板柄上的紅綠絲穗上下飛揚,四角的大涼傘不時地變換旋轉出各種花樣,“渾身板”表演在人們盡情的歡呼聲中達到高潮。上世紀90年代後,“渾身板”表演增加了踩街表演。由主機板人領前,鼓、鑼、鈸、梆或木魚隨後,伴隨著鑼鼓的節奏聲邊走邊打,氣勢甚為壯觀。

(圖片來自翼城縣廣播電視臺)

責編:賈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