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學佛人要守口如瓶的2件事,否則容易惹禍上身,普通人亦是如此

談到佛教,許多人就會想到迷信,這種想法也就因此覆蓋了佛教的各個方面。就比如部分人群通常認為佛教經書中的經義是騙人之詞,不可靠。

但事實上,對於佛教和佛經來說,它們最大的用處就是教會我們如何為人處世、淨化本心。引導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並不是讓我們盲目相信神佛,這樣就本末倒置了。我曾經也是一個無信仰的人,直到在某次跟家中人去燒香拜佛的時候,得到了以為老和尚的啟示,我就開始逐漸接觸佛家,學習佛教所蘊藏在世間的智慧以及處世之道。那時候的我,才剛踏入社會,並不懂所謂的人情世故。當然也正是因為我那點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衝動,也導致了我在人際交往中經常被他人欺騙或者是利用,也很容易說錯話導致自己得罪人。後來,被家裡人帶去燒香拜佛的我,遇到的那位老僧,他見我當時心不在焉,應該是有煩心事纏身,於是便詢問我事情的經過。我告訴了他自己的煩惱所在,老僧聽完後對告誡我:”學佛人需要在2件事上做到守口如瓶,否則容易惹禍上身,普通人亦是如此。”一、對自己的功德要守口如瓶根據佛教的教規,即便你積攢了再多的功德,如嚴持淨戒、具足智慧、具足禪定等大功德,你也不能在別人面前炫耀,而是應該保守秘密。如果你開始宣言自己的功德,那多半是五毒中我慢的顯現。別人因此可能還會對你失去信任,反而會生出很多想法。在未登不退地前,一些你原本具備的功德反而因為你的宣言而被泯滅。所以,聰明人是不會宣揚自己的功德的。而在現在這個時代,人們往往喜歡自我吹噓的說自己頓悟了、功德圓滿、神通廣大了等,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貪慾和虛榮心。法王如意寶曾這樣說過:一些真正的得道高僧為了招收弟子,打斷他們的邪念,也會偶爾說一些自己的功德,類似於自證境界等。但是真正的智者更多的的是在觀察自己犯下的錯誤,正如《格言寶藏論》所說:“聖者觀察自己的過失,而品行惡劣之人只會觀察他人的過失。”二、對他人的過失要守口如瓶以惑談他菩薩過,則將毀壞自功德,故於大乘諸士夫,不說過失佛子行。——《佛子行三十七頌》實際上,每個人都是非常自我的,我們常常會被自己固有的想法所束縛。被束縛的同時其實我們也正在被業力所纏繞。而真正能幫我們消除這些業力的方法就在於如何徹底地放下。佛經曾說過:“若是真修行人,不見他人過。”真正的有德行之人,是不會總是去看別人做的是非對錯的,而是會時常審視自己的內心,是否平靜,是否起了貪念,是否妄想等。這樣的人,即使是看到了其他人的過失,也是一笑而過,不會去多管閒事。即使是慈悲為懷,也可以給予給人善意地提醒,從側面的點出他人的過錯,讓他人能夠自己發現自己解決。千萬不要到處宣傳,也不要針鋒相對、嘴不饒人,於人於己皆無益處。真正的修行者,都知道避免造成口業,不說人壞話,不提他人之過錯。嚴於律己,少造業甚至不造業,這才是對學佛最好的修行。佛教的經書,所能帶給我們的人生感悟,遠不是隨便看個一兩頁就能明悟的。每一個學佛人,在其中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鑽研。悟透佛經,專研本身。如果能夠靜下心來特地花時間去讀的話,我們的收穫也將是巨大的。佛經之所以能稱為“經”,足見其中的大智慧大學問。即使不信佛不修佛,也可以通讀佛經。佛經是能在我們困惑時期給我們解惑,在我們順利時期給我們警示的教材。對我們人生道路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涵義。但也有許多人經常因為佛經的晦澀難懂而被拒之門外,無可奈何。現如今,已經出現了以白話文翻譯全文的書籍出現了——《一次完全讀懂佛經》。這其中不僅包含著佛經的內容,還包含了《法華經》、《金剛經》等著名經文的精髓,是難得的佳品。你是否還困惑於生活中的瑣事,是否還煩心於前方的道路?試著讀讀看,你會有收穫的。點選下方連結,佛在等你。

總結:我們誦讀佛經,信仰佛教,就是為了學習它所向我們傳達的心境以及智慧。做好守口如瓶的2件事,不光是佛門子弟,對於普通人而言同樣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可以使我們在未來的行進道路上行走的更加平緩,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莫大的幫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