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能力與學歷無關,三國時期不識字也能當大將!

“揮淚斬馬謖”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三國故事,簡單的說蜀漢第一次北伐,因為馬謖的狂妄自大,最終導致街亭戰敗,但期間曾有一位將軍勸說,但馬謖不聽下山紮營的建議,他只能自己帶領一軍下山,在街亭戰敗後全軍而退,這名勸說的將軍就是馬謖的副將王平,要不是他,蜀軍當時恐怕損失還要大。少年的王平家境貧困,識字不多,初期為曹操帳下一員戰將,通曉漢中地理,後來漢中之戰爆發,被任命為徐晃的副將,徐晃戰敗,王平就投降到劉備麾下。但在《三國演義》中王平投降劉備的原因,主要是他與徐晃意見有歧義,想殺死王平,王平無可奈何只得渡過漢水投降劉備。

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全軍受到批評,但是他呢,卻想褒獎兩個人,一個趙雲,一個王平。趙雲退軍有功,而狂妄自大的馬謖不聽王平直言,結果失掉街亭。王平當時率領僅僅一千人馬斷後,魏軍沒有佔到絲毫的便宜,為諸葛亮主力的撤退贏得了時間,最後王平也全身而退。因為他倆的積極抵抗,讓蜀漢避免了更大的損失。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司馬懿親率大軍和諸葛亮對峙,派魏國大將張郃對付王平。王平第二次面對曹魏名將張郃,依然穩紮穩打,毫不落下風,後因諸葛亮撤兵而無功而返。

王平這個口才,也很一流,諸葛亮死後,魏延叛亂的時候,他一句話就解散了魏延的軍隊。他當時說:“丞相屍骨未寒,爾等怎麼如此”?一聽這話,魏延的軍隊就解散了,但別看他嘴上說的厲害,但不會寫字,史書說他能認識的字也不過十幾個,但他口授書信,卻是條理清楚,意思明確。也許是知道自己的這個不足吧,王平會讓別人給他讀《史記》和《漢書》中的人物傳記,聽過之後都能瞭解書中的要義,而且他的行為舉止,很像一個讀書人。

一個不識字的人能做到大將軍,王平也算是一個特例了。看來,將領更需要戰爭的洗禮和戰陣的考驗,正所謂是大浪淘沙,剩下來的都是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