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細數諸葛亮浪費的人才,就明白為何“蜀中無大將”,無人可用!

三國時期人才鼎盛,各種奇才異士層出不窮,前中期各方麾下都是人才濟濟。非常遺憾的是,隨著時代的落幕,這種局面逐漸發生轉變。和曹魏的唯才是舉,孫吳的人盡其才不同,蜀漢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生動表現了蜀漢後期人才匱乏的事實。這種局面下,諸葛亮只好事事親為,直到累死。

誠然,諸葛亮是一位智謀超絕的奇才,無論領兵打仗還是治國安邦,諸葛亮的表現都無可挑剔,作為一位軍師、丞相,形象幾乎是完美的。然而人無完人,諸葛亮並沒有羅貫中筆下那麼神,特別是在識人、用人方面,跟劉備比起來差的不是一點兩點。不能否認諸葛亮對劉備的忠誠,可是諸葛亮看走眼甚至錯殺的人才也是不少。

劉備的蜀漢政權當中其實也是有派系之分,諸葛亮是最早跟隨劉備起家的“荊州派”的核心人物,所以在他掌權期間提拔的人也大多都是“荊州派”的人,對於其他派系的人他就很少提拔了,甚至有些人還被他敵視。

一、李嚴。他是劉備在白帝城託孤的重臣,早些年曾經擔任地方太守,憑藉著自己招募的數千兵馬擊敗以馬秦、高勝為首的數萬人的叛亂,是一位善於領兵打仗、軍事素養極高的將領。劉備死後,諸葛亮繼承遺志,必定是要北伐的,但是李嚴等“益州派”更傾向於割據一方。建興四年,諸葛亮準備發兵伐魏,想調李嚴率軍鎮守漢中。

誰知李嚴想盡辦法推脫不去,還要求劃分五個郡作為巴州,讓他擔任巴州刺史,諸葛亮不允。此前李嚴還曾勸諸葛亮受九錫,慫恿諸葛亮進爵稱王,被諸葛亮駁斥,二人由此逐漸形合影離。諸葛亮想安穩北伐,必須獨攬大權,因此把李嚴邊緣化,只讓他負責押送糧草。最終李嚴心生怨氣,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搗亂被罷官。

二、魏延。其實關於魏延的能力不必多說,蜀漢後期的頂樑柱就是他了。劉備活著的時候就非常欣賞他的才能,不僅對其進行破格提拔,而且還讓他擔任守衛漢中的重任。魏延打仗有勇有謀戰功卓著,在軍隊中也有很高的威望。不過魏延雖然打仗很有一套,但是在政治權謀上卻一竅不通。

魏延與諸葛亮在軍事主張方面素來不和,魏延天天說諸葛亮膽怯,說自己的才能被壓制。諸葛亮不說什麼,反正我就是不讓你單獨帶兵,出征就帶著你,讓你當先鋒。在諸葛亮打壓之下,頂級戰力魏延幾乎被棄用。如果當年由他來鎮守街亭,那麼戰局可能會被徹底扭轉了。魏延之死,是因為“腦長反骨”,不過他反的不是劉備,不是蜀漢江山,他反的是諸葛亮。

三、劉封。劉封武藝高強,因為劉備四十多歲的時候還沒有兒子,於是就過繼了劉封作為自己的義子。劉封很小的時候就展現出了過人的軍事天賦,先後參與了攻滅劉璋、夏侯淵的戰役,之後又作為主將攻取了上庸。功勞雖比不過五虎上將,但逢戰也是身先士卒,勇猛可嘉!但是在關羽戰死後,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賜死了劉封。

劉封之死,原因有二。一關羽兵敗卻不救援,二明殺劉封,暗保劉禪。關羽兵敗遣人赴上庸求救,結果劉封以兵馬不足、救援無濟於事將信使驅逐,打破了關羽生還最後的一點希望!劉禪雖然是劉備嫡子,然戰功與劉封不可同日而語,聲望遠不及劉封!劉備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豈能送與他人?劉封不死,劉禪軟弱,蜀國必亂。

四、彭羕。劉備入川之後在蜀中招攬人才,彭羕就是其中比較出色的一位,得到了龐統和法正兩人的認可,劉備入主益州,任命他為治州從事。因此彭羕心態有些膨脹,做事有些囂張浮誇。但是諸葛亮偏偏不喜歡他,勸說劉備說彭羕野心太大志向太高(“心大志廣,難可保安”),使得劉備對其非常猜忌,不久後就將彭羕貶為江陽太守。

彭羕心情鬱悶,於是去找馬超大發牢騷,說了些謀反的話,“老革荒悖,可複道邪!”“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馬超聽後大驚,他本就寄人籬下,出於自保之心,事後揭發了彭羕,彭羕被逮捕囚禁。儘管彭羕在獄中作了深刻檢討,還寫信給諸葛亮求情,但也難逃一死。

五、向朗。向朗早年師從於司馬徽,為人正直,對蜀國忠心耿耿。建興五年,向朗跟隨諸葛亮駐軍漢中參與第一次北伐。隨後因為馬謖大意失街亭,使得北伐失利,馬謖逃亡。向朗與馬謖關係很好,於是這次他知情不報,諸葛亮震怒,罷免了向朗的官職並讓他回到成都。雖然再次被啟用,但諸葛亮只是給了他一些閒職而已,直到諸葛亮去世後才得以重用。

漢末亂世,根本就沒有有效的人才選拔制度,而且後期蜀漢其實就一個益州的狹窄領地,取材面更小,所以人才極為難得。雖說諸葛亮一生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諸葛亮太過小心謹慎,對手下有能力的大將不放手、不放權,實際是浪費了蜀漢有限的人才,導致有才之人不能人盡其用,因此才顯得人才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