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讀美 | 草木有本心,你在花裡,更在風中

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只記花開不記人,你在花裡,如花在風中。

那一年,花開得不是最好,可是還好,我遇見你,那一年,花開得好極了,好像專是為了你,那一年,花開得很遲,還好,有你。

——汪曾祺《人間草木》

1998年2月,葦岸開始為創作《一九九八廿四節氣》拍照和記錄。每個節氣的上午九點,他都會在田野的固定位置,對同一畫面拍攝一幅照片,並記錄下來。

葦岸在《立夏》篇中記道:立夏。麥子已經抽穗了,麥芒聳立著,劍拔弩張的樣子,但剝開,尚未形成麥粒,空的。

洋槐花已開放約十天,似盛期已過,葉子已遮掩了花。農民正在麥田裡拔一種類似野花的草,水也剛澆過。依然是喜鵲。飛過兩隻烏鴉。

這篇《立夏》,以及立夏之後的文章,是葦岸遺留下來的手稿。

因為當他完成了所有前期觀察和準備工作,開始形成作品了,整理到“穀雨”的時候,他39歲的生命,因肝癌嘎然而逝。很多人還來不及認識,他就去世了。

在葦岸的眼裡,大地上的一切都是人類的鄰居和兄弟。秋天去看白樺林,他說:

“從內心深處感到,在白樺與我之間存在著某種先天的親緣”,“白樺樹淳樸正直的形象,是我靈魂與生命的象徵。”

他說,當他伸手觸控白樺樹光潔的軀幹,如同初次觸控黃河那樣,明顯地感到了溫暖。並深信它們與自己沒有本質的區別,它們的體內同樣有血液在流動。

葦岸透過細緻觀察節令的細微嬗變,和草木、農事疏緩的更番,來體貼大自然率真的表情,用文字逼真的為大地畫像。

葦岸的文字簡約、剋制,如同他筆下的草木,寂寞、謙遜、樸素、堅守。

草木文字,為什麼會有如此的感染力呢?

《豳風·七月》說:“六月食鬱(梨)及薁(李),七月亨葵(冬葵,蔬菜)及菽(豆),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葫蘆),九月叔苴(麻),採茶(苦菜)薪樗(臭椿),食我農夫。”

作為農耕民族,遠古中國人的食物來源,主要就是草木(及其果實)。這些能食用的草木,亦即果實根塊能食用的植物,在《詩經》中佔比最大。

有些草木可以做衣料。

《王風·采葛》中的“葛”,為藤類,其纖維可以紡織為粗細麻布,在《周南·葛覃》篇中,對葛有更多的表現;

詩言“是刈是濩,為絺為綌”,說的就是葛麻為衣的過程:先要割取,水煮脫皮、抽取纖維,織成的麻布,細者為絺(chī),粗者為綌(xì)。

《小雅·小弁》中,有“維桑與梓,必恭敬止”一句。

“桑”在《詩經》中出現很多,《鄘風·桑中》,《衛風·氓》,《魏風·十畝之間》,《豳風·東山》,《小雅·桑扈》,《小雅·隰桑》,等等。桑之貴,就在其絲,絲可以為綢。

中國人食藥同源,草木既是農耕民族的衣食來源,也是藥物來源。遠古中國人留下的《神農本草經》,是全世界最早的植物學藥物學著作。

《鄘風·載馳》“言採其蝱”的“蝱”,其本字應為“莔”,今稱貝母,文獻記載有祛痰、止咳和止吐血的功效。

“采采芣苢”的“芣苢”,一般認為就是車前子,據《毛傳》說可以幫助婦女懷孕。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天地生人,萬物養人,幽幽草木,召喚心靈。這些關於草木的憂傷詩句,陪伴、感動、並慰藉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

《世說新語·品藻》曰:“楂梨橘柚,各有其美。”意思是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格,猶如不同草木具有不同屬性一樣。

這就是中國草木文化中特有的比德與品藻。把草木作為物件,自覺地在人的心靈領域中反覆玩味,從中獲得某種精神上的啟迪或者感悟,以此觀照自己的內心。

唐開元末期,李隆基沉溺聲色,怠慢政事。寵仁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和專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結黨,把持朝政,排除異己,朝政更加腐敗。

張九齡是唐開元尚書丞相,他曾上書規勸唐玄宗,唐玄宗心中不悅。加上李林甫的讒謗,張九齡被貶為荊州長史,作《感遇十二首》。

《其一》寫道:“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詩中的蘭、桂,都是古代文人心中的草木君子,只要逢時,就會欣欣向榮、生機盎然,但草木有草木的本心與堅守。

你以為你欣賞蘭、桂,將它折來插進官窯的瓶子裡,就是抬舉它了嗎?錯!它的芬香,是它自身的品格,並不是為了求你賞識,以博取高名。

汪曾祺先生對“草木有本心”這句話應該體會最深,因此草木在他的眼裡,就是他的孩子、他的家人、他的摯友,每一朵花開花落、成熟、腐爛都值得他去寫。

“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它們開得不茂盛,想起來什麼說什麼,沒有話說時,儘管長著碧葉。”

“賞花賞到氣息,氛圍,情懷。隔江看花,隔窗聽雨,隔著人世中一層一層佔有的標籤,輕啟那古舊又明潤的光。

如同,浴一回月光,落兩肩花瓣,踏一回輕雪,活著,走著,看著,欣喜著,卻沒有患得患失的心情。”

作者:平川。圖片:雨裡青山夢裡人及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