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如果大都督周瑜不英年早逝會怎樣?

翻開正史我們可以發現歷史中的周瑜好象毫無缺點,確實是個完美之人。不管從哪一個角度來說,他都是一個有德;有才;又有風度和朝氣的人。

先說德:他舉賢薦能可比鮑叔;折節為國可比藺相如;謙禮忠君無人能比;性度恢弘眾將誠服。如說諸葛亮是高風亮節的話,周瑜在人品道德上也是無可挑剔的。

次說才:他弱冠征伐為東吳開國立下汗馬功勞。

赤壁之戰

又力挽狂瀾立下頭功;後又親冒矢石為東吳開拓荊州,豐功偉績不去多提,單說當時人對他的評價吧,他的文武全才在時人眼中已萬眾矚目了。“英雋異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這些就是時人對周瑜才智的評價,而且說這些話的都是當時第一流的人物。周瑜的有才本已公認沒必要再多做文章了。

再說風度,周瑜是出名的儒將,其雅量高致又有曲有誤周郎顧的謠言流傳,非比那些兇兇武夫,是一個風雅超群的人物。只一句“遙想公瑾當年”其人其貌已使人多麼心馳神往了。

周喻的名氣和野心,大於他的能力。他的夢想是入四川,沒病死他的能力也做不到。就沒有三分天下之說了,因為孫權只想要守好一方疆土,周瑜若是在世,他是肯定是要平定天下的,憑周瑜的智慧和軍事才能,只要孫權足夠信任他,定能奪下江山萬里。

就是病死巴丘很難受,明明我家周瑜本命可以名留青史的,哎。

如果大都督周瑜不英年早逝會怎樣?結局會和陸遜一樣嗎?

我覺得孫權對待周瑜還是與對待其他大臣不一樣的,畢竟年少相識,孫權小時候住過周瑜家的,孫權的母親吳夫人還說過把周瑜當做自己兒子看待,畢竟年少情重,一個人在年輕時沒有被太多利益慾望侵染的時候,所建立起的感情還是相對純粹的。再者周瑜一生沒有做過半點對不起孫家的,可謂盡心盡力真正與孫氏禍福同擔,要知道當初打赤壁之戰還是有很大風險的,但他還是肯攬下來,不像張昭,以自己私利為最先考慮。

不過,孫權晚年和大多數帝王一樣,不肯聽取意見,剛愎自用,狠毒起來連自己兒子,女婿,侄女婿都不放過。

歷史上殘害功臣的例子可不要太多哦,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當一個人到達至高地位的時候,就會想除掉可能威脅到自己的一切人,當然也包括曾經親如兄弟的人。

大機率會給孫權整整到啥程度就看造化了,和年紀也沒多大關係,南郡打完了孫權三十歲都不到,對周瑜就有一定顧慮不肯採納他意見,想扶持魯肅不惜把江陵都往外扔,雖說有劉備離間的作用,但孫權如果和孫策一樣信任周瑜,離間能管啥用呢?我覺得孫權城府很深的,而且特別會做人,知道怎麼演感情戲,晚年的他帝業已成,不需要再去拉攏別人為他賣命了,真實面目救顯現了。赤壁之戰讓周瑜名聲大震,他肯定是要忌憚的,而且每位都督都死的特別“及時”,完成了重大使命就很“自覺”的死了。

你不覺得周瑜死的很蹊蹺嗎?你看孫權怎樣對待孫策的兒子的,孫策的舊部的?更別說周瑜是孫策鐵哥們,而且手握重兵,赤壁天下揚名,功高震主,病死是最好的歸宿了。留周瑜幹掉劉備再取了益州二分天下,孫權就不怕周瑜造反,或者扶孫紹復辟?

周瑜的人生雖然短暫但確實是完美的。不過這裡的‘完’字和諸葛亮的有些不同。他由於英年早逝,人生稱不上很完整,但他的短暫人生確實是絢麗奪目地美著。如果說他是美玉的話就是一塊小尺寸的美玉,為其小才能做到完美無瑕。有不少人感嘆周瑜的英年早逝為“天妒英才”,但從另一個角度說他的早逝也造就了他的完美,因為如果他活得長誰也不能保證在今後的歲月他不會遇到戰敗的挫折和功高震主的危險,但他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刻因突然的暴疾結束了生命,雖帶著滿懷壯志不能實現的遺恨,卻留給後人的一段完美的人生。不過由於人生短促他的完美內涵太小,只能欣賞而已,非比諸葛亮的如此厚重是能讓後世頂禮膜拜的。

可以明確地說如果周瑜沒死劉備就不會借得南郡,也沒有在他眼皮底下單獨取蜀而獲成功的事,周瑜是劉備發展壯大的大絆腳石同時又是東吳發展的擎天柱。關於這一點古人的一句話可概括“使周瑜不死,先主無處所矣!”周瑜作為一個人臣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他的生死對歷史格局的演變如此重要,可見他是一個何等厲害的人物!

或許周瑜不死,也是天下三分,只不過魏國可能過得不會那麼舒服。畢竟赤壁之後,劉備龍鳳在側,五虎在旁,而曹操北方勢力穩固,天下三分,無可奈何。

我敢說,如果周瑜不死,計劃得施,那麼三分天下歸於吳,又有何難?唉,可是這是天意安排,公瑾早逝,大業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