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代幸運的亡國之君,子孫遍佈全球,陵墓至今無人敢盜

從古至今王朝的更替,往往都會經歷一場腥風血雨,而

作為哪一個朝代最後的那一位“亡國之君”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都不會有什麼好下

場,當然也有個別的人會例外

,例如“樂不思蜀”的劉阿斗———劉禪。但這些終究是個例,因為大多數王朝被推翻的原因便是亡國之君們的“胡作非為”,有人荒淫成性,有人只顧貪圖享受,不顧民間疾苦,有人軟弱至極,政治只能被外戚或者宦官等位高權重者把控,成為傀儡。

而在這些亡國之君之中有位可是幸運至極,不僅他的陵墓至今無人敢盜,他的子孫還遍佈全球,

他本人也受到了格外的優待

,可謂是

古代

幸運的亡國之君

了。

這一位幸運的亡國之君,便是東漢最後一任君主漢獻帝劉協。

東漢某年,各方勢力割據,漢朝的統治地位早已分崩離析,可謂是處於禮崩樂壞之年。

而劉徹的登基也是軍閥暗箱操作的結果,因此劉協即便登上了那個至高無上的位子,他也無法實行自己的權利

,而是成為一個可以被利用的工具,成為傀儡,沒有任何實權。劉協本人並不甘心於此,他也並不是毫無作為,甘願做一個聽之任之,絕對服從的傀儡

。他在暗地裡為謀劃“還都洛陽”之舉,並且想借他人之手“振興漢室”。

但由於他特殊的身份,每當他掙脫一個枷鎖,以為自己就此自由之時,發現自己不過是從一個人的傀儡,成為了另一個人的傀儡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便是他在那些軍閥手中唯一的作用。因此,他即便是一個明君,也沒有足夠的勢力和勢力來支援他完成自己的理想,實現“振興漢室”,實現“還都洛陽”。這樣的局面一直等到了曹丕稱帝,逼劉協讓位才結束,終於劉協擺脫了他的傀儡生涯,並且被封為山陽公,被允許在自己的封地之上建宗廟,奉漢祀。

曹丕這麼做並不是因為,出於好心,是個仁君,而僅僅是為了籠絡人心。即便劉協不能隨意進京,他也比成為他人的傀儡要好的多。這一點,劉協本人也十分清楚明白,

所以劉協並沒有因為失去帝位而心灰意冷,沒有因此燃起復仇的火焰,而是在自己的封地裡,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用心經營自己的封地,實行仁政,關愛百姓

。正因為如此,

劉協深受百姓愛戴,

他幹實事,造福百姓,減少不必要的苛捐雜稅,自然會有許多人喜歡他,贊同他。而他的好也被百姓們牢牢地記著。人們便是如此,怎樣是好的領導人心中跟明鏡一般的明白,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以在劉協去世後,許多的百姓自發的願意為劉協守陵

,使其能得一席安寢之地,不被盜墓賊所打擾。因此在眾多的帝王陵墓之中,劉協的墓從未有被盜的訊息傳來。而劉協本人,很清楚即便自己活著的時候,曹魏以禮相待。但曹魏不可能不會選擇斬斷漢室血脈來阻止漢朝的捲土重來,因此他做了許多的安排,避免漢室血脈的斷絕。其中他將自己的子孫,除卻嫡長孫一脈留在封地承襲爵位之外,散離封地,各處尋找屬於自己的機遇與發展,這也為後來他的子孫遍佈世界各地均種下了因果。

公元前289年,劉協的玄孫劉阿知一脈帶著家眷和工匠東渡,去往扶桑(今日本)安定了下來

,並且憑藉著自己漢室後人的身份,以及帶去的技術與文化,在扶桑受到了極大地尊重,甚至劉阿知被應神天皇封為“東漢使主”,成為了扶桑的“阿知王”。

劉阿知在日本很好的紮根,與扶桑皇室通婚,不斷地在扶桑壯大自己的勢力,其子孫後代對扶桑都有著卓越的貢獻

。而如今,劉阿知的子孫,一直繁衍至今,分散遷居至世界各處。不論在哪裡定居,生活,他們都不忘自己是中國人,是具有漢室血脈的中國人。

每一步的選擇十分的重要,若是劉協並沒有做後續的安排,那麼也就沒有東渡的劉阿知,也更不會有如今這般子孫遍佈世界的成就,而他最初選擇放下,也是十分明智的選擇,為自己留一條生路的同時,避免了戰爭所帶來的紛擾,百姓又一次的受。而在一個朝代的已結束之時,劉協的選擇使得自己的血脈得以延續,是為明智之舉。每一個選擇都很重要,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個選擇,仔細思考,不可魯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