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3年敗光秦國560年基業,因為胡亥做錯了這4件事

前文我們講到胡亥繼位後,也曾經嘗試過有所作為,甚至效仿秦始皇採取了一些措施,可惜邯鄲學步、得其形不得其神,最後反而弄巧成拙。從秦襄公立國(前770年),到秦始皇去世(前210年),秦國奮鬥長達560年所打下的雄偉江山,到胡亥手中,3年就揮霍一空。那麼,胡亥到底做錯了什麼,導致秦朝二世而亡呢?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胡亥做錯的4件大事。

殘害宗親,自斷臂膀

自從西周以來,分封制盛行。周天子試圖透過大量分封同姓諸侯,讓宗室協助周王室治理天下,起到眾星拱月的作用,藩衛王室。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擔心分封諸侯會重演東周諸侯相爭、欺凌周天子的歷史,所以採納了郡縣制。縱觀秦國曆史,我們不難發現,商鞅變法後,秦國雖然不再分封宗室,但是王室成員仍然比普通人有更多機會建功立業,在朝廷或軍中起到維護秦國王室的作用,如贏虔、贏華、嬴疾、扶蘇等。

胡亥繼位成為二世皇帝后,因得位不正而內心不安,擔心兄長們奪權,對皇室成員展開了殘害和屠殺。這一行為無異於自斷臂膀,導致秦國皇室人才凋零,沒有人能夠在朝廷內外對皇帝提供支援,也不能對圖謀不軌的人造成威懾。最後趙高擅權時,在朝堂上,胡亥、乃至後來的子嬰幾乎孤立無援;大澤鄉起義後,叛亂四起,山東各郡縣也沒有強有力的皇室去穩定。

嚴刑峻法,人人自危

自從商鞅變法後,秦國以法立國,法令嚴苛,只留下軍功作為人才上升通道。事實證明,秦國嚴苛的法令和“軍功制”在諸侯紛爭、有大量軍功時,非常能調動人員積極性,是實用而且高效的。但是秦國統一天下後,到了和平年代,已經沒有足夠戰爭讓人立功,也就斷絕了很多人的上升通道,軍功這個指揮棒就行不通了,對六國舊貴族而言尤其如此。

但是,秦國統治層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獎勵沒了,嚴懲卻還在。甚至在胡亥時期,法律愈趨嚴格。在趙高的慫恿下,胡亥繼續嚴刑峻法、推行連坐,重點打擊宗室和群臣,導致朝廷上下人人自危,自然會心生反叛,不再全心為秦國謀劃。正因為這樣,大澤鄉起義後,天下才會雲集響應,甚至連郡縣首領都帶頭叛亂或者放棄抵抗;章邯最後向項羽投降,也是擔心被秦法治罪。

專寵趙高,耳聾目瞎

我們前面分析過胡亥的心理非常不成熟,對趙高充滿依賴,幾乎言聽計從。趙高是個閹人,但是心思縝密,富有辯才,又野心勃勃。胡亥對趙高的信任,並沒有得來趙高的忠心,反而激起了趙高的無限野心。趙高利用胡亥的寵信大肆打擊異己,並且刻意把胡亥往歧路上帶,導致秦國朝堂一片混亂。

趙高擅權引起很多人不滿,李斯是代表人物。李斯後來意識到趙高向上矇蔽胡亥,向下欺凌群臣的行為,已經危害到秦國的長治久安。李斯上書揭露趙高“擅利擅害,貪慾無厭,求利不止,列勢次主,求欲無窮”,胡亥非但不聽,反而轉身就把李斯賣給了趙高。天下紛亂,趙高專權,胡亥卻選擇不不看不聽,如此耳聾目瞎,秦國陷入混亂也就不難理解了。

無視叛亂,反應遲鈍

前210年,胡亥正式繼位。9個月後,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如果秦朝廷能及時有效地應對,不排除迅速壓制反叛的可能,或者至少能給各郡縣一些信心,讓山東不會迅速淪陷。但是胡亥什麼都沒做,他選擇了“掩耳盜鈴”,殺掉了前來彙報叛亂情況的使者,僅僅把反叛者當作“盜匪”,錯失了壓制反叛的最好時機。

胡亥對反叛的無視,造成了嚴重的後果:1。讓陳勝的勢力迅速做大,成為反秦旗幟;2。山東俊傑紛紛雲起,響應叛亂;3。各地郡守無力防守,被迫加入反叛行列。結果是,5個月後,秦國幾乎盡失山東之地,周章率軍進入關中伐秦,胡亥這才猝不及防地緊急調配軍隊,交給章邯打擊叛軍。

章邯後來戰功赫赫,表明秦軍戰鬥力仍然相當強悍。只可惜為時已晚,山東早已亂作一團,難以平定。再加上朝堂之上仍然爾虞我詐,連章邯都不得不考慮自保。最後章邯投降項羽,秦國連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失去了。

胡亥犯了這麼多錯,踩了這麼多雷,秦國二世而亡也就不難理解了。由此我們可以總結:

1。制度多數都有時效性,而非一成不變、墨守成規;

2。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領導者不能專寵一人;

3。面對危機不能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儘早處理才能“事半而功倍”。

本文參考文獻:《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陳涉世家》《資治通鑑-秦紀3》

本文由陽光舊事錄原創,下一節我們會介紹秦國二世而亡的四大根本原因,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