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陝西傳媒網】鳳凰做壺獅子口為嘴,這把國寶級瓷壺有什麼魔力

陝西曆史博物館珍藏著一把形狀奇特,精緻華麗國寶級瓷壺,它用鳳凰做壺把,獅子口為嘴,牡丹花包裹著壺身,設計精巧,壺身圓潤,蓋子、橫樑、身體連成一體。“倒入液體,翻轉不漏。這個神奇的瓷壺內部結構有什麼樣的“魔力”?這把閃爍古人才智之光的瓷壺又有什麼來歷?我們一起揭開這把青釉提樑倒注瓷壺的神秘面紗。

陶瓷壺高18。3釐米,壺腹直徑14。3釐米,是耀州窯陶瓷中的優秀珍品。陶瓷壺上有伏風樣式橫樑、蓋子、壺接合處堆積一對大小獅子,刻著球形壺腹部纏繞的牡丹,因為形狀奇妙,蓋子和氣體連線在一起,注水孔壺底中心,使用時需要把水壺倒過來,從底部梅花洞注入液體,所以被世人稱為“倒流魔壺”。被國家文物鑑定組定為一級甲等文物,禁止作為文物出國展示。因為瓷壺造型別致,該壺複製品作為國禮贈送給印度總理莫迪。

這件橄欖色的青釉瓷壺,造型新穎獨特,圖案複雜華麗。壺的身體是圓的,形狀像倒過來的柿子。橫樑可能會用鳳凰輕輕拍打頭部,展開翅膀飛翔。壺嘴是張著嘴躺在旁邊的獅子,一隻小獅子靠在母獅身上吮吸著乳汁。壺身體用凸雕一週的全枝牡丹花裝飾,壺身底部裝飾著洋蓮花瓣,線條肆意灑脫。

這種青瓷雕花壺是遼州窯中罕見的珍品。耀州窯始於唐代,興盛於宋,衰落於明代,以生產工藝精湛的青瓷刻花聞名中外。雕刻技藝是先用刀縱向刻出圖案的輪廓,然後在圖案旁邊用刀斜刻,塗泥使圖案凸出,然後塗上釉烤。成品花紋清晰,層次分明,釉色清澈透明,具有很強的立體效果。

這麼精緻的瓷壺是怎麼被髮掘出來的呢?這個壺是哪個時期製作的?為什麼瓷壺會被認定為國寶一級文物?

1968年,濱縣(濱州市)城關鎮的一位農民偶然挖出了瓷壺,他就把茶壺放在家裡。1982年,他的親戚高利勳返鄉時偶然發現了這個奇異的水壺,推測可能是文物。於是去請教文化館文物專家,文物專家看到這個形狀獨特、裝飾精緻的茶壺,認為這是稀有的耀州窯文物。經過一番周折,這位農民將瓷壺無償捐贈給了陝西省博物館。

文物專家發現,瓷壺表面有光澤,圓形壺身,有蓋子卻打不開,不知道在哪裡注水。它非常精緻,全身都刻著花紋,形狀別緻,有立體感。面對這種令人困惑的壺狀器物,專家們稱之為“魔壺”,它的神奇之處就是乘坐馬車或者船的時候,可以避免顛簸導致壺蓋掉落水灑出來的不便。青釉提樑倒注瓷壺,用鳳凰、牡丹等其他紋樣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反映出文化繁榮和人民生活穩定的時代。

透過進一步的專業鑑定,專家認為從陶瓷工藝的角度來看,胎體緊緻,質地細膩,釉色淺青略顯泛白色,整體造型豐滿,是五代時期耀州窯陶瓷中少有的珍品。經過專家研究,原來逆流壺在製作過程中也要倒過來。製作時要先用泥拉水壺形狀,然後將準備好的導管放入壺胎內部,然後封上成型的壺嘴,在爐子上烤烤。

這個燒陶器的瓷窯,當時的陶瓷工匠也掌握了先進的技術。考古分析顯示,唐代遼州窯的窯溫已達到1310度。能達到這種高溫,主要得益於窯頂完全封閉的馬蹄窯。這種窯的先進之處是,火從火堂升起後先登上窯頂。因為窯頂是關著的,所以火只能沿著窯床下去。在火焰從窯底移動到窯頂的過程中,可以均勻地燃燒窯內的陶品,最後的火是從底部煙囪排出的。

耀州窯從唐代開始燒製青瓷,五大時代受南方越州窯的工藝影響,主要燒青瓷,青瓷質量明顯提高於唐代,五代時期是耀州青瓷的成熟期。

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聰明智慧,精湛的工藝,才能讓我們的民族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留下值得驕傲的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