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公元前481年,孔子在山東菏澤見到一隻“麒麟”,這是種什麼生物?

麒麟是傳說中的靈獸,與龍、鳳、龜合稱為“四靈”,在民間廣受人們崇拜。

麒麟有許多神奇的能力,其中比較重要的一條就是“送子”。人們常說“麒麟送子”,也把聰明可愛的小男嬰稱為“麒麟兒”。

傳說中,聖人孔子的出生正是與麒麟有關。這就是“麟吐玉書”的故事。

“麟吐玉書”最早出自東晉時期的神話故事集《拾遺記》,說孔母在家裡看到了龍和麒麟,認為此是吉兆,於是便把一條繡帶系在了麒麟的角上,以示感謝。麒麟在孔家住了兩天以後,孔子就降生了。

當然,這是一個傳說故事,根本不足而信。但是孔子在去世以前,卻真真切切的見到了“麒麟”。

這個事件,在《左傳》、《史記》、《孔子家語》等典籍中都有記載。

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有人在大野(山東省菏澤市鉅野縣)打獵,碰到一隻“麒麟”,但他們並不認識,以為是不祥之物,就把它打死了。

孔子見到後說:這是“麒麟”。但很可惜,它已被打死。孔子大哭,淚滿衣襟,接著說:“麒麟,你為什麼要來啊!我的‘道’是不可能實現了!”

孔子之所以會哭泣,是因為麒麟是瑞獸,往往只有在國泰民安時才出現。但當時正逢禮崩樂壞的亂世,而且它一出現就被獵人打死了。這當然不是什麼好兆頭。

而且,孔子還有把自己喻為“麒麟”的意思,雖然周遊列國,但其思想卻總不被君王們所接受,真是生不逢時。

當時,孔子已經71歲高齡,回去以後便鬱鬱寡歡,他正在作的《春秋》也就此封筆,最後一句話是:“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

2年以後,孔子便去世了。

後來,人們在發現並埋葬“麒麟”的地方建立起一座麒麟臺,位置在今天的鉅野縣城東七公里。

南宋時期,辛棄疾曾經路過此臺,還曾留下了“終始春秋筆,經名舊記麟”的詩句。

孔子在晚年遇到“麒麟”的故事,在多部史籍中均有記載,其可信度是很高的。

但是,傳說中的麒麟,畢竟是一種非同小可的神獸,它首似龍,形如馬,狀比鹿,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毛紋,腹部有黃色毛,口能吐火,聲音如雷。

這種強大的存在,怎麼可能被獵人的弓箭所害呢?

所以,如果孔子晚年在山東菏澤見到了“麒麟”,那麼,它肯定不是傳說中的那種神獸麒麟,而是另外一種生物,那麼它到底是什麼物種呢?

截止目前,現代人對於麒麟之原形,大概有如下幾種猜測:

1、有人認為是麋鹿。麋鹿面似馬,蹄似牛,角似鹿,尾似驢,俗稱“四不像”,在外形上與傳說中的“麒麟”有一定的相似度。

但是,麋鹿到東漢時期,仍然是一種可以在野外狩獵中可以見到的生物,比如班固所寫的《白虎通義》中就有“天子射熊,諸侯射糜”之說。而且他明確稱呼其為“糜”,可見麋鹿與麒麟在當時就不被認為是同一種生物。

還有,既然麋鹿在漢朝時仍不具有稀缺性,那麼在春秋時期,它就更不應該不被人們所認識。

2、有人認為是長頸鹿。證據是明代鄭和下西洋時,海外諸國曾經向大明朝貢,其中東非國家獻上的就是長頸鹿。明朝人第一次見到這種神奇的生物,認為它長得很像傳說中的麒麟。

恰好長頸鹿在索馬利亞語中叫“giri”,聽起來跟“麒麟”也很像。

於是鄭和便順水推舟,說自己發現了“麒麟”,將其獻給明成祖朱棣,作為自己的遠航出海的政績。

但是,據古生物學家考證,雖然在歐亞大陸上也曾經有長頸鹿的祖先存在。但在幾百萬年之前它們就已滅絕,當代的長頸鹿出現在距今100萬年前的東非。

所以,春秋時期孔子見到的那隻“麒麟”,也就肯定不是長頸鹿。

3、有人認為是犀牛。傳說中的麒麟,全身佈滿鱗片,頭上長有堅硬的角。因為外形極其相似,有人認為麒麟就是犀牛。

在歷史上,我國確實有土生土長的犀牛存在,而且曾經分佈廣泛。不過,隨著氣候的變化,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和生態環境的破壞,犀牛由北向南遷移,並在清末逐漸絕跡。

有考古證據表明,在春秋時期,淮河流域仍然能夠見到犀牛。從現在的出土文物來看,早在西周時期,人們也已經制作了大量犀牛形象的青銅器。

所以,如果當年在山東菏澤出現的那隻“麒麟”是犀牛,人們也不應該認不出來,只有等到見多識廣的孔子去了才得以驗明正身。

因此,我認為,“麒麟”其實是古代確實存在過的一種動物,在殷商時代,它曾經廣泛存在於黃河流域。不過,後來隨著氣候變化,“麒麟”逐漸南移,並在中原地區滅絕。

以至於到了春秋時期,中原人已經幾乎見不到它了。所以,那個時候的魯國獵人,均把它視為一種不祥之物,見到就將其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