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看完《覺醒年代》,重走浙江紹興最火景點,再次被魯迅的魅力征服

最近看《覺醒年代》看到熱血沸騰,該劇聚焦在一群革命先驅者的身上,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魯迅……這些以往出現在書本上的歷史人物,在劇中的形象無比鮮活,他們或恃才傲物,或血氣方剛,將那個灰暗的年代照耀得星光璀璨,指引著迷茫者前進的方向。

而在現實中,無論是電視劇中的取景地,比如上海共青森林公園、化身成日本早稻田大學的上海理工大學,還是各位名人在北京的故居與足跡,比如李大釗舊居、陳獨秀與劉半農看雪聽琴的陶然亭公園等,都成為了不少人打卡的熱門景點。

這也讓我回憶起幾年前去過的魯迅故里,當然,我指的不是他在北京花了800元買下的四合院,而是位於浙江紹興的老宅,那裡是他童年和少年時代成長生活的地方,相比其他的故居更具有特殊的意義。

魯迅故里很好找,就位於浙江紹興市中心地帶。記得當時剛入春,也許是淡季的原因,魯迅故里幾乎沒什麼人,總感覺跟包場式在參觀。當穿行在一間間老房子裡,總覺得魯迅先生如影隨形——從小讀著他的作品長大,從讀不懂到喚起心底的記憶,再到多年後悟出其中的道理,先生筆下的人物竟變得如此清晰。

魯迅故居與紀念館、三味書屋都挨一起,領一張通票便可遊覽所有的景點。步入魯迅故里的東首是魯迅祖屋,魯迅祖屋又被喚作周家老臺門,“臺門”在紹興當地有著大宅邸之意,周家老臺門算是當地儲存最為完好的清代建築之一了。

抬眼望去,緊隨“魯迅祖屋”後的儀門上方赫然懸掛著的“翰林”匾額,正是魯迅祖父周福清在同治年間被欽點為翰林時所掛,當時一度成為方圓幾十裡百姓羨慕的物件。而祖宅整體是磚木結構,前後共四進,青瓦粉牆,屏風掛畫,花園走廊等設施齊全,儼然一座典型的江南士大夫宅院。即使現代人走在其中,都會有轉向的感覺。

與祖屋隔著河道的是三味書屋。河道雖窄,卻三三兩兩停著烏篷船,遠處一道青石橋橫跨河道上,橋身上墨綠的苔蘚與藤蔓交織纏繞,再加上那突如其來的雨,活脫脫一幅江南煙雨百景圖。

與祖屋相比,三味書屋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書卷氣濃郁,設施也更為質樸。不過這座私塾乃清末時紹興城裡有名的學堂,規模自然不會小,三間平屋,屋後小園,園內的綠植亦如百年前鬱鬱蔥蔥。而魯迅的書桌正立在三味書屋的東北角,桌面右角刻有的一個“早”字引人深思……

接著往西走,是魯迅故居,也就是周家新臺門,為魯迅出生的地方。這處建於清嘉慶年間的宅院,在魯迅一家搬離後,於1918年賣給了朱姓的鄰居,屋內大部分設施已經改建。不過位於新臺門西側的魯迅故居得以儲存,而新臺門也在2003年時根據資料記載復建。

魯迅先生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寫道:“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庭院,相傳作百草園。”這座百草園就在魯迅故居後面,曾經是周氏家族共有的菜園。如今站在園內,桑樹、覆盆子等植物隨處可見,矮牆、石井尚在,再結合魯迅先生奇幻的文字描述,真像是來到了一個充滿童真的樂園。

有趣的是,沒想到百草園與三味書屋離魯迅家的距離這麼近,想到先生經常上學遲到,而且還特別迷戀百草園,不禁覺得有些親切,鬥士般的先生原來跟普通人的童年一樣。

就這麼在魯迅故里走走停停,一天的時間就過去了。路過咸亨酒店,還順便去裡面吃了一碟茴香豆,喝了一盅紹興酒。望著外面細雨濛濛,總覺得這樣的紹興城特別好看,而又因為是魯迅先生故里,婉約的景緻中又似乎帶著一絲剛毅。就算什麼也不幹,也能靜靜地呆看一整天。

部分圖片來源於圖蟲,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