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大槐樹下的百年遷徙史,移民後人保守兩億,遍及812個姓氏

我們家族族譜第一行字就清楚記載“山西省洪洞縣老槐樹(即大槐樹)”據推算,洪洞縣老槐樹其移民繁衍到今天,保守估計至少有兩億人,有說是四億人,我就是其中之一。這段歷史不只口傳,都有官方記載。

明洪武年間的移民是國家的一項大型政策和工程,由全國人口稠密的地方徵集人口到山西大槐樹地區集合,然後向戰亂,瘟疫後人口稀少地區分發,尤其是河北,河南,山東一帶。時間的推移,大槐樹已不在了,但那個地方還在,聽說政府為了這個歷史印記,用鋼鐵,水泥等復原了大槐樹,它向我們及我們的後人訴說與見證曾經的過去。

我家族譜上是這麼寫的,洪武年間從洪洞大槐樹遷移過來,聽老一輩說,族譜是個工部侍郎的祖先修的,他的祖輩往上數了幾代就不詳了,於是乎依據傳聞,寫家族是洪洞遷過來的一戶人家發展而來的。洪武年間從洪洞移到長治,永樂年間從長治移到安陽,洪武時期是全家移民,永樂時期的移民,兄弟間是要分開的,兄留弟走。

據統計大槐樹出了812個姓氏,我們村距離洪洞縣400公里左右,全村有30多個姓氏,其中以“馮”姓為首最多,分別是:馮,郄,張,王,李,毛,伊,萬,孫,魯,白,郝,苗,馬,韓,武,趙,晉,魏,宋,劉,溫,任,高,陳,楊,周,徐,郭,宋,程,閆,田,範,段,杜,等這些姓氏家族最少的也有兩三戶。

大槐樹是官方方便移民指定的聚集地,不能理解為洪洞縣遷出了這麼多人,包含極遠周邊縣市人口,別計較數字,洪洞縣大槐樹是對故地最後的記憶。大槐樹只是眾多遷徙人口和遷徙各個姓氏的聚集點,而並非812個姓氏人口的居住地。就像古代打仗需要一個點兵場把各個地方的兵,統一集中在點兵場一樣。

大槐樹是移民署的辦公地也就是集散中心,作為特定歷史記憶的所在。移民應該大部分不是大槐樹那邊的人,但都是從那邊登記強制遷出的。

北京南邊大興區很多村子都是山西整體遷過來的,最著名的號稱72聯營,大部分叫營,例如長子營鳳河營解州營孝義營,還有20多個村子直接以山西地名命名。很多人家裡都有一根特別長的擀麵杖,要1米3的樣子,用來擀麵條。

我村王姓是從山西大槐樹遷移濟陽后王圈村的,聽老輩人講剛遷來時當地人也有姓王的,是三點水王就是汪姓,怕當地人歧視,押解人員對祖上說當地以後人丁不興旺會絕後的,這話還真靈。

到現在汪姓早隨我們王家姓了,這家汪姓也沒有男孩再過幾年就沒有汪家後人。我們還有個習慣,上廁所叫解手,小腳指甲是尖尖的。還有我村王姓和濟陽東關張姓是一家,到濟陽城東關張家就像到自己家一樣好吃好喝不說兩家話。

我們當地有老人過世後,出殯頭一天晚上給老人送路時,家裡長子手拿稱稈站在椅子上指向西南方向口,喊爹西南大路了聯喊幾聲。從我們山東濟陽王圈村看西南方向,正是山西洪桐縣大槐樹位置,從這點說明我們王圈王姓是從山西遷到河北棗強縣,又遷到山東濟陽縣的山西人。

大槐樹移民喜歡背手動作,自信的表現,大人物、村長的標配。因為背手老者多,年輕人就雙手交叉胸前,本來是自我防衛,替代背手成為自信象徵了。大槐樹移民是事實,也有很多做假的,一是其他民族,為了更好融入當地,改稱來自大槐樹,還有是為了領取補助。

大槐樹的人在宋朝前來源於中原,由於山西地理位置戰亂較少,元明朝時期中原,華北華東,淮河及長江中下游戰亂多死亡人口占半,人類居住生活主區人員要補充,政府從人多地少處設立組織人員外遷移點就在大槐樹。

許許多多的人翻看族譜,都能看到大槐樹這三個字。為什麼山西大槐樹是中華民族的根,自古山西就是好地方,自然形成的地理位置,風條雨順,土地肥沃,人傑地靈,旱澇豐收,適應人口生存,堯舜寓禹的故鄉,也是中國最早產生階級的地方,各種條件造就了人口多,向外迀的條件,全國很多地方缺人,原因當時生存條件差,或有戰爭,有天害,等原因。總之大槐樹是我們的根,回家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