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清代一張試卷,所寫楷書可以稱為字帖,沒有20年功底寫不出來

我們在學習書法的時候常常說到要多臨摹古人的書法,那麼古人的書法到底有多好呢?這一幅書法是清代殿試的一張試卷,有人說:練習了20年水平卻不如一張試卷,一般書法家難以企及。

這張試卷是清代張敬修在28歲的時候所寫,是他參加殿試的時候一張試卷。雖然不是經過精心的佈局,以一張試卷的形式呈現,但是這種楷書的確是一般書法家達不到的水平。

在殿試的時候既要根據題目要求,又要闡述自己的思想,同時還要寫一手工整的書法。這對當時的文人來說是一個不低的要求。而張敬修就是從眾多的考生之中脫穎而出,也許現在我們提到張精修這個名字大家都會陌生,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到他的書法造詣。

這幅楷書可以稱之為典範之作,筆筆驚豔,寫出了文人應有的實力。在我們的印象之中,楷書就是筆畫均等,工整嚴謹,而張敬修的這張試卷卻帶來了一種活潑之氣,這也是其他楷書不具備的特點。

有人說練習20年達不到這樣的水平,其實張敬修在學習書法的道路上也經過了長時間的練習,這也是當時文人的基本功。從私塾讀書算起就開始練習書法,一直到28歲寫出這樣的字型,張敬修也練習了近20年的時間,他之所以能寫出這樣的書法,並不是天生而來,而是經歷了一番練習。

古代文人似乎都寫得一手好書法,但是他們從來不以書法家自居,對外都稱文人。他們認為文人既要學好書法,有能夠寫詩作詞,所以在他們的心中文人能夠寫好書法,並不值得炫耀。

而我們在練習書法的時候,之所以達不到古人的境界,首要原因就是讀書過少。關於讀書和書法的關係很多書法家都進行闡述過,啟功、吳玉如、林散之等書法家都把讀書作為書法練習的前提,張敬修之所以能夠參加殿試,必然是飽肚詩書之人,所以他書法之中的文雅之氣也,是一般人達不到的境界。

張敬修只是古代文人中的代表,參加殿試的人有很多,不論是後來的狀元、榜眼還是探花,他們的書法都有較深的造詣。也許我們已經練習了二三十年的書法,但是古人也練習了幾十年的書法,甚至練習一輩子,在練習書法的時候,他們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態,所以他們的書法之中沒有浮躁之氣,給人一種溫文爾雅或者是古拙之感。

看了這張殿試卷書法之後,你感覺自己的書法差在哪裡呢,是不是練習了20年卻寫不出試卷之中的楷書呢,對此,你有什麼感想,可以說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