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元代的一首小令,開篇就是千古名句,把相思寫得入木三分

深愛之人無法長相廝守,或者戀人分居兩地,就會產生相思之苦,這種感覺無法言說,比身體上的疼痛還要難以忍受。古代有關相思的詩詞比比皆是,溫庭筠的“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秦觀比較樂觀,把相思寫成“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李清照的“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哀怨惆悵。

道不完的愁緒,寫不盡的相思,無論是樂觀豪放的李白、蘇軾,還是多愁善感的李商隱、李清照,都曾被愛情所困,在無數個黑夜,對天追問愛情的真諦。元稹發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之感嘆,元好問揮灑“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之篇章。未經他人之苦,莫勸他人看淡愛情,受傷也是一種人生體驗。

唐朝文人以詩為伴,幾乎壟斷了古代詩歌,到了宋朝,才子們感覺力不從心,不管多麼努力,都無法在詩歌上超越唐代的大咖。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宋代讀書人獨闢蹊徑,不再絞盡腦汁寫詩,而是開闢新方向,那就是寫詞。元朝文人不甘落後,又進行了創新,從而有了元曲。

宋詞是唐詩的升級版,元曲是宋詞的改版,萬變不離其宗,只是形式上發生改變。元曲中也有不少經典作品,比如馬致遠的小令《天淨沙·秋思》,足以傲視群雄,尤其是那句“斷腸人在天涯”,讀後真有斷腸之感。跟馬致遠同時代的文人徐再思,曾有一篇描寫少女相思的小令,開篇就是千古名句,把相思寫得入木三分。

《折桂令·春情》

元:徐再思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游絲。

空一縷餘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

證候來時,正是何時?

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作者筆下,描述的是一位少女,經歷愛情後的相思之苦,連續用了三個相思,讓人絲毫不感覺重複,反而驚歎其寫作手法婉轉優美,且妙語連珠。開篇的“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貌似自相矛盾,既然不會相思,為何又才會相思?多讀幾遍後豁然開朗,原來不是遞進關係,而是有過愛情的經歷,才能真正體會到的滋味。

但凡有戀愛經驗的朋友,應該都產生過這樣一種感覺,時刻想跟戀人在一起,片刻不願分離,抱著手機聊到半夜,絲毫沒有睏意。解讀到此處,就很好理解小令開頭的那句話了,少女以前是單身,不知道啥是愛情,更不明白想念一個人是什麼滋味,所以“平生不會相思”,“平生”指的是沒有戀愛的階段。

長大後,遇到怦然心動的男生,兩人互生情愫,而後陷入愛河。古人受到封建禮儀的約束,思想觀念不像現代這般開放,為了不讓家人知道自己戀愛了,不敢在外面待太久。少女找藉口出來,與戀人見一面,然後匆匆趕回家。在自己的房間,腦海中都是戀人的身影,頓時懂得這就是相思之情,“便害相思”,並非後悔戀愛,而是想念過度的無奈。

緊接著,刻畫出因相思而產生的感受,身體如同漂泊的白雲,心靈如同漫天漂浮的柳絮,連呼吸都顯得困難。“空一縷餘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身上留有戀人的味道,也可理解為,戀人送她的定情信物。睹物思人,時刻盼望與戀人再次相見。“證候來時”中的“證”,是“症”的通假字,意思是說,自己得了相思病。

思念成疾,忙起來還好,一旦閒下來獨處,相思之情就會填滿心頭。什麼時候最相思呢?莫過於“燈半昏時,月半明時”,燈光半昏半暗的時候,和月亮半明半亮的時候。這首小令層次分明,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簡樸而不失風韻,《顧曲麈談》評價:“正鏤心刻骨之作,直開玉茗(湯顯祖)、粲花(吳炳)一派矣。”

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聞已成曲中人,讀完徐再思的這首相思之作,你是否想起初戀的模樣?還記得她(他)的名字嗎?曾經的甜言蜜語,你還記得多少?曾經的山盟海誓,是否早已隨風飄散?歡迎分享初戀的故事。